豆瓣发力品牌传播,提出全新品牌Slogan
辞旧迎新之际,哔哩哔哩、知乎、豆瓣等互联网平台,纷纷推出了大型整合品牌传播战役,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话题。哔哩哔哩的车体弹幕还历历在目,紧接着知乎就在贺岁电影开场前投放贴片广告。
而豆瓣则在今天发布了首部品牌影片,以“我们的精神角落”为主题。目前,豆瓣品牌影片的平面广告已在北京地铁14号线、1号线投放,影片也将陆续在朋友圈、视频网站、新闻APP,电影院(北京上海成都影院贴片)等投放。
这些平台有着相似的共性:定位清晰,更擅长创造内容、营造社区、与用户互动,经过多年的运营沉淀,也聚集了一大群个性鲜明的“真爱粉”,因此,往往被品牌作为细分渠道合作。
有趣的是,这些社区与内容属性更重的平台,以往虽然在互联网的世界玩得风生水起,却鲜少对自身做“品牌传播”,更不要提以一个品牌的姿态,打破疆界出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主要运用的媒介,却正是日渐式微的TVC、户外等传统传播手段。
在低调多年后,为什么这些曾经“小而美”的互联网平台,会纷纷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发力品牌传播?作为一个拥有独特文化、定位“小众”精准人群的互联网社群平台,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人人都能看到的“大众”传统渠道去做传播?他们的营销策略,又有哪些独到之处?胖鲸智库本月将发布该主题相关研究,在此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11年来首次品牌发声的豆瓣是怎么说的。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发声?
豆瓣从成立之初一直希望扮演一个平台的角色,我们搭建好舞台,用户在上面表演。作为一个平台,是不应该有任何风格或属性的,它应该是足够中立、客观的,可以容纳各种风格的人和物的,所以10年来我们很少跳出来说自己是什么,而是尽可能把产品做好―也就是把平台搭建好。
豆瓣是什么,其实在每个使用者眼中都不大一样。毋庸置疑这里有大量创作欲很强且有文字功底的人,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提起豆瓣,会倾向于觉得这里汇聚了一大票文艺青年。但其实真正使用豆瓣的用户会知道,这里不止有文艺青年,更多的是“普通青年”,很平凡很认真地在豆瓣生活着。他们用豆瓣查评分评论,决定晚上该看什么电影;他们泡在小组里聊八卦,聊毕业后找什么工作,聊怎么装修房子;他们可能不是专业美食评论家,但也会为了吃到最好吃的鳗鱼饭跑遍整个城市的日料馆;正如宣传片里说的:除了一个小秘密,我只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
仔细观察,每一个平凡的人在生活中某一个时刻/某一面都会流露出文艺的一面,或者我们更愿意表述为“有追求”的一面。而这一面在日常生活中却通常不容易显露,或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显露,这时候豆瓣是一个合适的平台。10年过去,当现在豆瓣注册用户超过1.3亿,我们觉得是时候讲一讲豆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了。
为什么是“我们的精神角落”?
十多年来,豆瓣提供的服务,本质上都是一种精神消费,或基于物质消费和现实人际沟通,所带来的精神附加值。无论是一个冷门/热门的书影音条目、一个没心没肺的小组话题、还是一个猫奴聚首的小事栏目,或是一个囤积居奇的东西市集。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这样的角落,可以承载我们的精神需求。这个角落是自由的,不受现实束缚的。我们在这个角落找到自己,也从这个角落出发,与志趣相投的人分享交流,成为更好的自己。
由此,我们用了全新的品牌slogan:我们的精神角落。
影片说了些什么?
就是“我们的精神角落”的影像表达。事实上如果单纯从画面或情节上理解,这个宣传片并不好懂。但是试着以阅读诗的心情来观看,也许会被其中的情绪打动。
我们试图通过一种影像诗的画面和表达方式,带你进入一个寓言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和你都可能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正因如此,我们采用了主观视角来拍摄此片。设想我们正在看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或在听一首美妙的乐曲,通过它们我们进入了一个我们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经历战争,经历爱情,回到童年,重回母亲的怀抱,也经历青春期,我们在想象世界经历的这一切,可能有些与我们过往的经验和经历有关,有些无关;我们感受到喜悦,悲伤,愤怒,郁结,温暖,怦然心动,但也许这些情绪并不为我们自己而发生。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精神旅程――或许我们在拥抱世界的过程中,反而被世界紧紧抱住――但所幸,我们还有自由的灵魂。这个自由的灵魂可以让我们放肆的想象,放肆的感受,不需要有钱有闲去环游世界,却有能力在最困难的时空中自在的旅行,这种旅行是精神生活的最高价值。透过自由的灵魂,我们去理解去感受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者就算不曾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所有悲哀、残酷,而我们是那样冷静客观的看待,并且游刃有余。当我们想要拥抱它,当我们想要挣脱它,我们始终都有一个可以客观阅读它,监看它的一个角落,那就是我们的精神角落。我们希望这是豆瓣之于大家的意义。
除了品牌的现身说法,豆友们买不买账呢?
youngton注销前说:
#我们的精神角落# 有缘千里来豆瓣,千年修得同性恋,万年修得性冷淡。
无聊的鱼说:
#我们的精神角落# 这个逼装的,,我感觉应该给个高分
凡华说 :
#我们的精神角落#我上班摸鱼的主要阵地。
俏佰姿女孩说:
#我们的精神角落# 这几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一些是开心的,有一些是伤心的;
有一些是说得出来的,有一些是哭不出来的。
但是我想这就是人生吧,人生我觉得就像心电图一样,
有高高低低,有起起伏伏,
然而最后对每个人都很公平,
都会回到同一个水平线上。
王多功说:
#我们的精神角落#就不能让护士和他玩了个爽嘛,我-不-能-接-受
雪海斓珊说:
#我们的精神角落#现在放弃了朋友圈,就上微博和豆瓣,没那么多人关注,又很好玩。
danyboy说:
豆瓣:我的精神病角落。
微信朋友圈:我的精神病客厅。
微博:我的精神病卫生间。
开心消消乐:我的精神病阳台。
媳妇儿的手机:我的精神病卧室。
#我们的精神角落#
猪九戒说:
#我们的精神角落#其实豆瓣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属于个人的独立空间,
长大了,我开始不愿在微博,朋友圈表露自己的心迹。
可有时候也有特别想说的话,
渐渐我喜欢在豆瓣里自言自语,
这是我的独立的精神角落
芒大大说:
#我们的精神角落#
我有时会张开双臂拥抱世界,
有时我只想一个人。
William司说:
#我们的精神角落#突然想到高晓松的一句话: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梦,诗和远方。
如此嘈杂的世界,越发觉得孤独与格格不入,
画地为牢的生活日益突出,
何时才能冲破牢笼
Sera说:
#我们的精神角落#
感觉要抱一本《追忆逝水年华》上去读才对得起豆瓣号
哈哈哈哈
在低调多年后,为什么这些曾经“小而美”的互联网平台,会纷纷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发力品牌传播?作为一个拥有独特文化、定位“小众”精准人群的互联网社群平台,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人人都能看到的“大众”传统渠道去做传播?他们的营销策略,又有哪些独到之处?胖鲸智库本月将发布该主题相关研究,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