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阳光铺洒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羊群们在自由地行着。”随着直播间画面的定格,巴奴为期1个月、横跨中国南北五地、以“寻找自然的美味”为主题直播溯源之旅圆满收官。
7月30日——8月28日,巴奴寻味团队前往云南的楚雄、普洱,四川茂县,内蒙锡林郭勒,通过真实的镜头语言,以直播的形式带消费者走进巴奴野山菌汤、龙竹鲜笋、大红袍花椒、内蒙草原羔羊等食材原产地,将巴奴20多年来对健康好食材的极致追求融入进这场跨越中国大地的溯源寻味之旅中。
其实,餐饮人涌入直播间已成常态,GMV动辄过亿也屡见不鲜,但是能把直播做成一系列即时的、真实的“舌尖”纪录片的只有巴奴。巴奴首创的“食材溯源”直播模式不仅将产品主义和对“自然的美味”的追求在消费者心中打下烙印,还给逐渐同质化的餐饮直播提供了新范式。
一场“食材溯源”直播之旅,巴奴以“产品主义”破万卷
不同于其他餐饮品牌的生意思维,巴奴火锅创始人杜中兵一直倡导餐饮品牌思维,相信产品背后故事的力量,而巴奴的故事很大一部分则是体现极致产品主义的寻找食材的故事。这次“食材溯源”直播则是巴奴产品故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个故事在火锅这一垂直赛道里,恐怕也只有巴奴能讲。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笔下的云南雨季。云南空气里弥漫的野生菌的气味仿佛已经穿透了巴奴的直播间,唤醒手机屏幕前的观众嗅觉。7月30日,巴奴将“寻找自然的美味”的食材溯源系列直播的第一站定在了素有“松茸之乡”的云南楚雄,美食达人、旅游达人们和当地的捡菌人一起走进深山老林寻找“野生菌”,这里没有脚本、没有镜头设计,观看直播的人仿佛置身其中,一起探寻“自然的美味”,感受大山的馈赠。
俗话说“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笋”,龙竹鲜笋则是巴奴火锅的特殊食材。捡完“野山菌”,8月3日,巴奴寻味团队又化身为“挖笋人”来到了云南普洱,带观众们一起探秘龙竹鲜笋为何如此鲜美,透过镜头,我们了解到龙竹鲜笋好吃但极难采摘,保鲜时间又极短,看到了巴奴为了让消费者吃到这一口满是鲜气的笋背后的努力和坚持。
牛油辣锅底是四川火锅的灵魂,在还没有火锅店收锅底费的2000年,巴奴创立之初就收取18元的锅底费,这样做的底气来源于,不加添加剂、坚持用纯天然香料制作火锅底料。8月是巴奴牛油辣底料专用花椒“大红袍花椒”成熟的季节,8月12日,巴奴寻味团队从云南出发,一路向北来到花椒原产地四川省茂县,直播间里当地椒农带着两个达人一边摘花椒,一边讲解着当地的地理环境、影响花椒品质的因素,通过这场直播,让消费者对巴奴的大红袍花椒有了更加立体的认知。
8月27日早上7点,巴奴创始人杜中兵带着巴奴寻味团队从北京出发,以自驾体验纪实类直播的方式,和屏幕前的网友们一起驱车12小时前往“寻找自然的美味”的食材溯源系列直播的最后一站——北纬45度的黄金草原带锡林郭勒,巴奴内蒙草原羔羊就生长于此处。在14小时的直播过程中,杜中兵、巴奴寻味团队和网友们对途径的风景,文化、美食进行了深度的互动和交流,让没法在生活中按下暂停键的我们可以给自己换个台,看到了路上的风景,想要的生活。
8月28日下午14:30,巴奴创始人杜中兵和团队又出现在屏幕里,他身后是无际的草原,如云的羊群,星星点点的蒙古包,杜中兵和屏幕的网友讲述着为什么巴奴要选择内蒙羔羊,“内蒙羔羊是完全自然养殖,吃草长大的,优渥的生长环境和纯天然的畜牧形式,保证了乌珠穆沁羊肥瘦得当的高品质。”为了保证巴奴的顾客四季都可以品尝到内蒙羔羊肉,巴奴采购团队每年6-8月屠宰期就会来草原采购,然后将肉冻起储存、打卷、再端上餐桌。
在产品主义的体系下,巴奴的每道菜背后都有很多“自我较劲”的折磨,精选最好的食材,把产品做到极致,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升级迭代。
在这次为期1个月的原食材溯源直播中,巴奴寻味团队走过险峻的路、爬过陡峭的坡,跨越了山河湖海,广袤的草原,只为找到这些最自然、最优质的食材,并克服重重困难,从田间地头送到餐桌上,巴奴对大自然的敬畏,追求新鲜健康食材的匠心和情怀得到了最真实、生动的呈现和记录,让消费者切实的看到、感受到巴奴的食材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会增长到6689亿元,但是增速会从2019年的10%降为2025年的4.3%,整个火锅赛道逐渐趋于饱和,增速越来越低,在这个背景下,火锅行业已经陷入,场景内卷、品类内卷、价格内卷白热化竞争阶段。
以“产品主义”在火锅红海争得一席之地的巴奴,也靠“产品主义”在餐饮直播这条赛道上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每期4~5小时的直播,巴奴以大自然为景,以食材故事为线,真实呈现探秘过程中的美好和“事故”,给全行业看到直播原来也可以没有那些让人神经紧绷的卖货“话术”。
穿越餐饮周期,巴奴要靠“自然美味”来打动人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8606亿元,增长20.5%,成为反弹最大的消费品类。餐饮是复苏了,但是餐饮市场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周期性”是餐饮行业的特质之一,要想跨越从“网红”到“过气”不断循环往复的怪圈,在变化的市场需求中腾挪出灵活应变的身位,不能只靠运气,还需要有压箱底的本事。
如何穿越周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作为“逆势上扬”的代表,巴奴的答案则是:守住产品主义的根,开出自然之美的花。
蔡澜说:“讲究的吃喝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走远去吃一顿满意的美食,也不就近吃得马虎。”巴奴成立的22年里,杜中兵就是把这个讲究干到极致,与其说这是一种商业理念,不如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而在他坚持践行产品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显然已经找了他的同类,那个愿意为极致产品买单的群体,但是在后疫情时代,巴奴要如何持续打动人心呢?
今年4月,巴奴创始人杜中兵在接受晚点采访时表示,“2021年,巴奴20周年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未来20年巴奴到底要给消费者提供什么,过去20年我一直遵循“健康”,但这两个字太泛了,突然有一次我们的平面设计师在一个袋子上写了 “自然美味”,触动到我了,这就是巴奴的品牌内核。”
2022年,巴奴便提出了“自然的美味”品牌内核。杜中兵认为餐饮业还是要回到真实的场景,“未来,巴奴以产品主义为基础,全面走向‘自然的美味’,要全方位、立体化、内外一致的做自然的美味,为消费者创造自然的生活方式”。
时代已经发生变化,人们正在从物质追求向情感共振转变,而在这个新的消费时代,杜中兵认为,餐饮的本质,或许就是想顾客之所想,以顾客为导向,然后回归到自然的面貌,产品新鲜、服务自然、环境放松,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满满享受这淳朴的人间烟火气。
巴奴这次直播镜头下呈现出来的食材溯源之旅,就是巴奴全面走向“自然美味”的一个缩影、一次践行;是对“自然美味”理念的深刻诠释。这一刻的巴奴好像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