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淘汰,李佳琦回了直播间
“全都是已售罄”“第一天就没货了”“可复美 40 万组一下子就卖完了”……
10 月 14 日晚 20 点,淘宝天猫双 11 首日开卖,在一片静悄悄中,李佳琦直播间卖“疯”了。不到十分钟,光预售定金就破亿元,多款产品上架即售罄,让人感叹李佳琦仍然是李佳琦,还是那个轻轻松松让品牌完成半年 KPI 的男人。
李佳琦直播间销售额©️小红书
另外,也有人发出疑问,不是说抵制吗,不是说双 11 销量惨淡吗,怎么李佳琦直播间还是那么多人买?
其实,眉笔事件发生后的一年,从李佳琦、小杨哥到董宇辉,大主播接连翻车,同时受平台分流的影响,头部主播的流量和销量均在下滑,让品牌重新思考与头部主播的关系。
此番李佳琦双 11强势回归,是否会改变大主播的格局?
有效参演《披荆斩棘》,《新所有女生的offer》芒里芒气
时间往回拨数月,芒果TV 官宣李佳琦加入《披荆斩棘 4》。彼时,大多数人并不看好他的跨界举动。一则,眉笔事件之后,李佳琦的舆论口碑已跌落谷底;二则,作为大型演艺人员“翻红”选秀节目,以主播身份参与其中的李佳琦在演职人员表里不免显得格格不入。
然而随着节目的播出,李佳琦的形象也得到了逆转。在节目中,凭借多年摸爬滚打锻炼出的情商,他有效避开了综艺恶剪,对待舞台认真努力,在陌生的领域也充满拼劲的态度也收获了不少好感。另一方面,只要是与他同组的队友基本都获得了品牌商务,馥蕾诗、伊丽莎白雅顿、薇姿等品牌都与哥哥们成功“结盟”,后续还登上了直播间,不少人猜测,这是李佳琦主动置换品牌资源的结果。这一波“敢于跨界,互利共赢”的操作,让李佳琦口碑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逆转。
网友评价“李佳琦上《披荆斩棘 4》是多赢”©️小红书
在《披荆斩棘 4》中“有效出演”过后,为双 11 作铺垫,由美 ONE 制作出品的综艺《新所有女生的 offer》(下称《offer4》)也正式播出。作为“综 N 代”,这一季节目也延续了之前的“集采谈判”模式,但在环节设置、制作水平、综艺包装上,逐步摆脱了自制综艺的限制,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感,有些“芒里芒气”。
《offer4》播出后,大众也仿佛参透了李佳琦去《披荆斩棘 4》的这一步棋——莫不是去芒果 TV 偷师去的。
《offer4》的品牌入场画面©️B 站
比起《offer1》谈判还是李佳琦去到品牌办公室,一集不超过二十分钟;到《offer4》,团队搭建了大型的置景,时长拉到了每集三个小时,堪称大型综艺;大幕拉开,甚至还有阶梯式座位。从开场选座 social 到排位顺序,谁看了不迷糊,“我到底在看《offer4》,还是在看《创造 101》《披荆斩棘》”“这是要选老板成团出道的节奏”。
《offer4》节目布景和包装©️B 站
为增强与观众的链接,《offer4》一方面设置了一些小游戏环节,增强趣味性,比如品牌之间的组队抢答,每答对一题获得一根“大麦”,答对五题即可提前选座,座位排名即谈判顺序,增强品牌的主动权。
另一方面《offer4》每期谈判还增加了百名观众旁观录制,观众可投票决定是否认可 offer,使得谈判更具现场沉浸感。过去几季 offer 时有对谈判真实性的质疑,存在剧本和作秀的嫌疑,增加现场观众的环节虽然褒贬不一,但也让《offer4》在社交媒体上更有热度。
在小红书上,话题#新所有女生的 offer 拥有超 53 万的笔记量,和超 6000 万的浏览量(截至10月15日12 时)。
话题#新所有女生的offer截图©️小红书
胖鲸了解到,《offer4》节目自8月开始录制,彼时社交媒体上已经有不少关于录制情况的爆料,比如有品牌老板因 offer 谈不拢在录制过程中离场,直接被后期“一剪没”,谈判的激烈程度超乎想像,不少表现不佳的品牌都被拿出来“批判”,一些品牌是因为 offer 机制不理想,有一些品牌则是单纯因为“态度”不佳。尤其今年的 offer 主打一个对标去年的升级不涨价,对品牌的要求更严格,品牌的 offer 是否有诚意,现场观众代表的“所有女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从台前到幕后,《offer4》的戏剧冲突性、话题性、互动性,已经能媲美很多娱乐综艺。
珀莱雅被批评双 11 机制差©️小红书
透过最后呈现出的谈判细节,也能看到李佳琦和他的团队在把握消费心理、拆解品牌方诉求、实现更优的利益分配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既会细致洞察到消费者的想法,提出赠品的实用性,以及用更多正装代替小样等意见,并会仔细计算比较每一克重的产品单价与去年的差价;也会从品牌方的角度来谈判,用销量和业绩 KPI 来为 offer 的成功保驾护航。
10 月 11 日,《offer4》的最后一集也已经播出完成。这档综艺共八集,在微博和 B 站分别取得了集均 4000 万和 250 万的播放量,总计超亿次曝光。几乎同一时间,由李佳琦参演的《披荆斩棘 4》也正好播出到他淘汰的集数。
这两档综艺的“有效出演”,成功帮助李佳琦的口碑和热度实现了逆风翻盘。
品牌绕不过淘天,美妆还看李佳琦
“就不能加购吗?”
“今天再加一波面霜吧~”
10月14日,李佳琦直播间开启双十一超长直播,15日,一些品牌账号的微博评论区涌现了这样评论。
还有博主列举了李佳琦直播间的“秒没”的单品,可复美、娇兰、优时颜、Olay……一众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都在直播间收获了傲人的战绩。
应当说,李佳琦在美妆行业还有极强的号召力。这也是为什么《offer4》会受到如此多美妆企业的重视。
博主评价李佳琦预售表现©️微博
今年上半年,美妆护肤类目开局不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 1-6 月化妆品零售额为 2168 亿元,同比增长 1%,6 月还出现了10 年来首次负增长。
618 哑火的背景下,美妆护肤品牌势必要在双 11 找回牌面。加上,在眉笔事件之后,李佳琦的商业价值和粉丝购买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进一步筛选了高消费力的粉丝;同时,李佳琦和美 ONE 团队在品牌商业资源上的优势,以及对招商、选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流程上的把控也是业内领先的,让消费者放心。
这些都是今年双 11 ,美妆品牌纷纷争先恐后进入李佳琦直播间的原因。不仅是美妆品牌,越来越多品牌和追求货真价实的消费者,也在看向李佳琦。
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行业背景下,品牌倾向于根据平台特性差异性地投入资源。李佳琦直播间,依存于掌握了最多品牌店铺的淘天。在一些平台还在广泛向服饰、美妆行业招商的档口,新锐服饰、美妆品牌开天猫旗舰店,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自觉。
而美妆护肤品早已成为李佳琦直播间的绝对 C 位,这也是为什么美ONE的各种内容都围绕“所有女生”展开。在美妆护肤类目建立起信任后,李佳琦的直播间才能向所有女生的兜售更多值得信赖的产品。
当李佳琦再次回到双 11 的 C 位,淘天也无需向反复向品牌重申淘系直播的重要性,销量会证明一切。
大主播回潮?李佳琦翻红难复制
李佳琦今年双 11 强势回归,是否意味着大主播的回潮?
直播带货的电商模式发展至今,主播、MCN 机构与品牌之间慢慢从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转变为平衡的关系。
2019-2022 年间,主播依托上升中的直播电商红利,显然是更为强势的一方,从头部主播到中腰部主播都受到追捧,尤其是像李佳琦这样的头部主播,更是拥有“全网最低价”的强势议价权。
这也引发了不少的市场矛盾。欧莱雅就曾因为在官方直播间放出大额消费券,导致产品价格低于李佳琦、薇娅直播间,而被联合抗议。京东采销人员也曾喊话李佳琦“二选一”,最低价的协议甚至从淘宝跨平台执法到了京东。
欧莱雅安瓶面膜在李佳琦直播间©️淘宝
不止是淘宝,更不止是李佳琦。抖音的疯狂小杨哥、广东夫妇、贾乃亮,快手的辛巴家族等,这些头部主播吃到了直播电商红利,成长为平台的头部主播,在博弈中掌握了话语权,有了更多“跨越边界”的野心。渐渐地,品牌不甘心为头部主播“打工”,平台也不希望头部主播挤压中腰部主播的生存空间。
头部主播开始进入裂变的时代。去年 8 月, 胖鲸曾预言“再也不会有下一个李佳琦了”,直播电商正在陷入流量下滑的危机,品牌营销策略转变,电商平台发展转向,都导致了头部主播不再是必需品。
似是先见之明,又是时代的必然。不到一个月后,李佳琦直播间发生了眉笔事件,口碑一夜翻车;自此之后的一年间,不同平台的大主播纷纷或退场或倒台,东方甄选分裂、董宇辉翻车、辛巴被封号、小杨哥虚假宣传、东北雨姐红薯粉门,直播去头部化已成不可逆的趋势。
东北雨姐道歉©️抖音
品牌开始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中,将营销预算分别投入到头部主播、中小主播、品牌自播、种草、短剧等等不同的渠道中。尽管如此,直播短时间内仍然是品牌 GMV 的重要来源,“又爱又恨,却离不开”。
正如一些网友评价的,“不是李佳琦多强势,而是其他主播扶不起来”。需要了解的是,李佳琦始终是个例。
当我们关注到李佳琦在双 11 展现了作为头部主播的统治力,成功翻红之外,也要看到背后美 ONE 多有助力。
在这一年间,美 ONE 没有停下脚步,从直播到综艺,开设了《所有女生的 offer》系列、扶持新主播的《所有女生的主播》系列到以萌宠 IP 为市场的《奈娃家族的上学日记》系列,推出自营品牌“美 ONE 优选”,打造咖啡店等线下业态,布局海外市场,发展多重业务。
此外,再次回归之后的李佳琦也不复以往强势,品牌不再专宠一人,也会将产品分到不同主播的直播间,甚至在其他直播间里能找到更好的价格和机制。
胖鲸注意到,在直播间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大牌背书、超前消费和营销话术祛魅,不仅关注价格优惠,更从实际使用的立场出发,从性能、性价比、品牌服务等多方面考量商品的价值。即便在直播间,消费者也更趋于精明和理性了。
李佳琦直播间这样的大渠道对品牌的重要性依旧,但品牌不应当继续将业务重心放在渠道带货上,而是要在产品功能、场景适用等层面,多维度提供创新体验,让渠道不止于渠道,也成为品牌体验、消费洞察的重要空间。
作者:周烟
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