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一早,马斯克在推特上发了一首中文诗,曹植的《七步诗》。一时之间,引来无数网友围观评论,纷纷猜测他发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最广泛流行的猜测,一是针对联合国60亿美元逼捐,亦或者是亿万富豪所得税。
能让钢铁侠头痛的事情仿佛不多,除了他曾对媒体坦言过的,炼狱般的产能进阶问题。然而刚刚登顶首富的马斯克,在媒体吐槽正在遭遇的棘手“处境”实属罕见。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曹植身陷残酷斗争漩涡,沉郁愤激的心情无法释怀。马斯克这是把自己对号入座了?
老话说的,高处不胜寒。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技场。
特斯拉只用了11年,实现市值过万亿。要知道已在电动车赛道,似生生死死轮回数次,在资本市场几经沉浮的马斯克,一路走到“高处”,要面对的敌人或对手何其多。
除了实枪荷弹的销量排位赛,我们也曾“见证”那一场又一场巨头互撕的口水战。
去年年底,正值特斯拉市值超过4000亿美金之时,丰田汽车丰田章男就罕见地抨击特斯拉,称其市值尽管相当高,“但并没有做出真正的东西”。
宝马集团掌门人齐普策,也曾公开表达对特斯拉的态度:“随着各大传统车企电气化转型进程的推进,特斯拉不再具有先发优势,传统车企已经到了反击的时候了。”
在这个针尖对麦芒的PK持久战中,最重磅、最执着,付诸行动直接“硬刚”特斯拉的,当属大众集团CEO迪斯。
棋逢对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众VS 特斯拉,一个是传统车企中的王者,一个是新势力科技造车的第一。
尽管大象难转身,但迪斯领导下的大众集团,正在电动智能化的转变道路上全速前进。而马斯克领导下的特斯拉,市值刚刚登顶万亿,不仅在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马斯克荣登首富,就电动汽车竞争而言,特斯拉是一骑绝尘。
全球汽车产业时下最大的现实就是,特斯拉对传统汽车巨擎形成的挑战,关乎生存、发展,以及新汽车时代秩序的重建。
在公众视野中,迪斯却被视为马斯克的“粉丝”。在多个场合中,他都表达过对特斯拉和马斯克在电动车领域的赞赏。
一个高潮事件是,10月中,在大众集团全球高管会议上,迪斯邀请马斯克通过视频通话,参加了一场有关“全速推动转型”的200多人的讨论会。
从媒体发出的图片看,两者“相谈甚欢”。
迪斯与马斯克之间,在一个特别时代里用狭路相逢形容也好,些许惺惺相惜也可。总之,商界有“棋逢对手”。
如果看向汽车百年史里,不乏那些“亦敌亦友”,在汽车产业发展沉浮中,一次次演进“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更不乏共同进退的经典“对手博弈”。
就说前几年,百年老对手宝马与奔驰合资,对抗优步对全球出行市场的强势蚕食。当遭遇破坏式颠覆,两者的共识显然是:危机之下,安有完卵。
有这样格局的对手,往往是件幸事。尽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迪斯也曾重申,不会和特斯拉联合。
有趣的是,在今年1月,迪斯曾首发推特,“叫板”马斯克,马斯克也大方“迎战”。两人在社媒的你来我往,不失风度更不缺火药味。
(图片来源微博)
在旧模式日渐瓦解,新格局尚待形成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开局中,大众与特斯拉,迪斯与马斯克的遭遇,一定是一场激荡的市场争夺战。
毫无疑问这场竞赛的看点,聚焦在传统VS新势力两个阵营,全球顶级车企巨头硬实力的角力。当然对于强者而言,还有在新时代中,冲击王座的抱负。
“高光时刻”
十月的大众捷报频传。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ID.纯电动家族10月在中国销量破万来到12736台,环比9月增长了25.8%。
而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作为全年销量预期最具定调性质的季度,大众集团在电动汽车领域,迎来了高光时刻。
第三季度大众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为12.21万辆,同比上涨108.5%。今年前9个月,纯电动交付量为29.31万辆,同比增加了138.2%。第三季度的增速明显加快了很多。
全球三大战略市场中,中国市场共交付了4.72万辆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比16%;欧洲交付20.98万辆,市场占比26%;在美国交付了2.73万辆,占比8%。
车型销量表现中,ID.4和ID.3分别以72700和52700辆,奥迪e-tron 36100辆位居销量前三位,此外市场话题度较高的保时捷纯电车型Taycan等,也赢得了较好的销量。
大众ID系列电动车,基于大众最新的MEB纯电动平台打造,在欧洲是广受欢迎的车型。
2020年,公开的全球热销电动车排名中,上市仅4个月的ID 3以5.7万位列第六位。今年前半年,ID 4以超过3.8万辆,ID 3超过3.1万辆分别排名畅销榜单第五名和第九名。
同样是10月,另一个重大利好是,欧洲销冠ID. 3 10月底在中国上市。这无疑将极大提升大众对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力的部署:用最好的电动汽车车型,去赢得最关键的战略性市场。
(图片来源大众官网)
眼见电动汽车市场的势能提速起飞,迪斯叫板特斯拉的底气似乎更足了。但与目标尚有距离,离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也越来越近了。
在发布销量数据时,销售主管Christian Dahlheim表示,今年大众纯电和插混的销量目标是100万辆。截止前9月,大众共交付了24.6万辆插混汽车。
这就意味着,要想完成100万辆的目标,大众必须在第四季度完成近50万辆的销售目标。
随着ID系列在全球迅速打开市场,大众加快转型步伐的决心也在不断增强。10月中旬的高管会议,便是在即将发起冲刺的第四季度,迪斯吹响了动员的号角。
一方面鼓噪朝着100万的目标前速前进;而另一方面,也是最严峻的,传递出“敌人”正加速步伐压境而来的消息:“特斯拉正在为格伦海德的生产力和规模制定新的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
据称,特斯拉正在建设中的柏林附近格伦海德工厂,峰值产能每周将达到5000至10000辆汽车,是2020年德国电动汽车产量的两倍多。
据路透社引自大众知情人士的消息,迪斯曾在9月的监事会会议上就发出警告,如果大众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太慢,可能导致失去3万个工作岗位。
一石千层浪,迪斯的警告给大众带来了逼仄的氛围感,但绝不是危言耸听。
10月中旬的高管会议议程,其中一个核心议题就是,大众的全球总部沃尔夫斯堡,大众最大规模也是最为传统的生产基地,正在通过Trinity项目,被“致力于升级为比肩特斯拉在格伦海德的超级工厂,并能够快速高效进行汽车生产制造的中心”。
不得不提,这两个工厂,也就相距几个小时的车程。
比肩特斯拉
(图片来源网络)
“比肩特斯拉”,在迪斯的中国微博号里,曾几次被这样提及。在近期的推文中,他也表示,大众已成为特斯拉全球电动汽车霸主的主要竞争者,将继续与特斯拉进行对话。
眼下首要的,迪斯的确必须比肩特斯拉特斯拉格伦海德工厂,把沃尔夫斯堡的工厂全面升级。
2020年公开财报显示,特斯拉共向全球市场交付了近50万辆电动车,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占比约三成,市占率第一;而欧洲市场前十位销量车型中,Model 3以8.8万辆获得市占率6%,排名仅次于欧洲第一的雷诺Zoe,大众旗下三款电动车ID 3,奥迪e-tron,以及大众e-golf合并销售12.6万辆,市占率9%。
可以说,相比中国,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销量并不出彩,一方面由于欧洲本就是大众、奔驰、宝马、雷诺等老牌车企巨擎的大本营,特斯拉不具地缘优势;另一方面,特斯拉在欧洲并没有建成投产的工厂,面对高速发展的新能源市场,其产能拙荆见肘,暂时顾不及欧洲。
格伦海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预计年产能50万辆,将创造超过1万个工作岗位。该工厂的落成,毫无疑问将是特斯拉全球战略中十分关键的里程碑节点。
对于这样一个对手的长驱直入来势汹汹,迪斯曾说:“我非常感谢他能来德国。他会挑战我们,但我们会尽可能快地迎头赶上。”
特斯拉在竞争力上带来的紧迫感是全方位的。这使得大众对特斯拉的“追赶”之势在2021年,展现出“全面出击”的态势。
100万辆的电动车销量目标之高自不必说,过去10个月中,不难发现大众着力改变的,主要是三个重点领域的攻坚。
今年3月,大众举办Power Day,发布到2030年动力发展路线图。要在欧洲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6个超级工厂,满足240GW的电池产能缺口;立足统一的电芯技术制造工艺,以降低入门级车型电池成本一半;另外在全球联合当地合作伙伴大规模扩展高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年中,大众发布NEW AUTO战略,不仅强化了旗下三大品牌体系,包括大众系列品牌、高端系奥迪品牌,以及独立品牌保时捷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定位。未来将聚焦中国、美国、欧洲三大市场,整合每年1000万辆的规模优势,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合至统一平台。
在这个新战略中,大众还强调了对自动驾驶的开发,构建能够通过每日学习不断精进的汽车神经网络,为Z世代打造出行。为了满足用户体验对汽车品牌越来越重要标准体系的要求,团队也在“致力于比肩特斯拉自研系统或北欧电动车极星,使用的谷歌汽车服务。”
在过去的几年中,特斯拉在降低成本和提升产能方面,经历了长足的进展,可以说令后来企业,只能望其项背。
而在电池和自动驾驶方面,通过自研也累积了坚固的护城河,不仅创新了FSD独特的产品力,并且开创了以SOA为定义范式的商业模式,成为新汽车产业中,综合实力最具先发优势、且最具新价值看点的“科技企业”。
也正是这样的“科技属性”,被大众等重磅级竞争对手,视为追赶并与之展开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迪斯在多次媒体采访中,从不掩饰他对马斯克及特斯拉的真正态度,“我们必须承认,特斯拉在电动车方面树立了新的基准,不仅仅在技术方面,甚至包括生产力、汽车速度等方面。”
他还说,“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我们想接近(特斯拉),然后超越”。
兵临城下
(图片来源新华社)
去年10月底,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启整车出口业务。首批7000辆中国造Model 3从上海启程发往欧洲,出口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欧洲各国。
今年以来,随着上海工厂产能全面拉升,特斯拉出口欧洲的Model 3 车型大幅增多。
与此同时,据彭博社报道,马斯克在10月9日的活动中透露,柏林地区的工厂应该在11月或12月开始生产Model Y。
再加上美国德州的奥斯汀工厂,特斯拉最大的超级工厂,即将成为特斯拉全球总部,也将在明后年建成投产。
特斯拉的全球制造能力正在多点成线,强大的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一体化制造水准,增长速度和效率惊人,当成标杆无出其右。
机构 Digitimes Research 预估,特斯拉在 2022 年电动车年销量将突破 130 万台,2022 年底电动车总产能将达200 万台。
马斯克在刚刚过去的股东大会上宣称,特斯拉的目标,是要在2030年实现2000万辆的销量。并宣布降低成本的“五步计划”:电池设计、电池工厂建设、正极材料、负极材料、车辆集成五大板块,将为每辆特斯拉车辆降低69%的支出,电池成本则减少一半,进一步推动特斯拉未来的销量增长。
这个话头落下不久,美国老牌租赁巨头赫兹宣布计划一次性购入10万辆特斯拉,受此利好消息影响,特斯拉股票大涨,市值突破1.2万亿美元,超过全球十几家车企市值的总和。
(图片来源bloomberg微博)
排名第二位的丰田汽车,丰田章男在过去的一两年时间里,不遗余力的攻击电动车,使得丰田汽车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转型改革裹足不前。
此时,能够真正与特斯拉在实力上相抗衡的,只有大众汽车。无论是从生产制造、产品研发、电池开发,以及成本控制、供应链掌控力等制造业“看家本领”上,还是在速度、耐力、创新力,甚至竞争意愿方面,大众和特斯拉,都堪称高手过招。
两者的角力,决战在发展电动汽车的快、准、狠。
如上所述,从全球布局上看,特斯拉的产能和销量,正在形成一个互为推动的良性闭环,走向更广的规模化,势必带给特斯拉更深层次的降本空间,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还能保持理想的盈利性。
从产品上新角度,定价2.5万美金的紧凑型电动车或将很快面世,特斯拉想造一辆15~20万价格区间“让更多人买得起的电动汽车”,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这款车,未来将直接与ID 3狭路相逢,正面竞争。
而在加速“锚定”与特斯拉比肩的转型进程中,迪斯立志逐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超越对手,实属不易,但老牌巨擎也有不少赢面。
一则ID家族的MEB纯电动平台策略,将在不断扩充的产品矩阵,以及攀升的销量中,降低产品开发总成本,提升盈利性,这是新势力车企、甚至其他欧洲制造商短时期无法企及的优势。迪斯已手握良好转型“开局”,依旧有优势资源可依傍。
二则,大众汽车的研发实力和集成制造实力,科技车企即便有着被比拟得天花乱坠的创新力,在汽车产品定义和集成制造能力上,也要向传统制造企业学习,这是一个必须的积累过程。从这个层面上,恐怕大众略胜特斯拉一筹,后续仍取决于大众沃尔夫斯堡转型电动车工厂的速度和效率。
不说深的,特斯拉在产品质量方面久被诟病,被曝光的案例不胜枚举,就连马斯克自己,也承认特斯拉存在有待解决的质量问题。
三则,大众在欧洲的市场份额短期内仍旧不可撼动,即便特斯拉柏林工厂开工,迪斯依旧有机会凭借沃尔夫斯堡的成功转型捍卫电动车欧洲第一的地位。
而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中国,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9个月中国电动车销量4.7万台,占到大众全球销量的16%。上汽大众ID 3刚刚上市,新的增长空间即将到来。
最新的消息还透露出,由中国生产的新款大众ID 6,也有望明年出口欧洲上市,规划每年15000辆。
去年12月中,大众集团监事会表态将全力支持迪斯的改革,开启了大众向电动化和数字化方面的转型的“Together2025+”战略,时至今日,迪斯的一系列举措已经收获了实质性的效果。
去年年底,奥迪、中国一汽和上汽集团共同宣布:未来上汽大众奥迪生产的产品,将由现有的一汽-大众奥迪投资人网络,进行销售相关服务及售后服务。南北奥迪结束对峙,关系破冰,和解后形成新利益共同体。
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都将承担起奥迪电动车车型序列未来在中国的陆续推出,奥迪的电动化转型被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随后,大众与一汽成立新合资公司,将基于奥迪与保时捷合作开发的电动化PPE平台开发车型,首款车型2024年投产。
大众启动了在上海安亭和广东佛山的MEB电动车工厂,总产能可达60万辆,承担ID系列产品,目前是ID.4 CROZZ和ID.4 X的生产任务。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的同时,研产销为一体,还需要拿准重点,精准打击对手要害。迪斯改革的深度究竟可以走多深多远,形成多大的打击火力,尚需时日拭目以待。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公众号)
从刚刚发出的9月全球Top 20 销量排名上看,Model 3 和Model Y 遥遥领先,“特斯拉速度”势头依旧凶猛。但大众的ID 4 和ID 3 也形成了“全速追赶”的势能。
被“兵临城下”的迪斯,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