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背销售指标,压力好大。再这样下去我要去做微商了。”不少营销人对我说,他们大多数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品牌。这是在2017年底。
一年以后,我又听到另一个声音:“我的产品就放在那儿(某社交电商平台),什么都没做,它就蹭蹭蹭的几百几千万的卖。我找不到身为营销人的价值了。”
后半句当然是玩笑话。“产品放在那儿就能蹭蹭蹭的卖”正是因为这是一个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极高的领袖品牌,长年品牌建设和产品力的培养是一切的基础。
只是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是营销人面临的尴尬:因为数字链条在一定程度上的可追踪性,因为经济环境的压力,他们要背上越来越明确的销售指标。预算减少也就算了,还要更严苛的去证明每一分钱花出去能带来多少倍的回报。花钱也比以前更难了。可主流电商平台的流量红利渐渐消失,品牌们急需找到新的增长点,这时社交电商起来了。
2018年,社交电商成为一匹黑马,云集、拼多多等社交电商纷纷上市,各大电商巨头也相继入局。据公开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规模达6268.5亿元,同比增长255.8%,而在2015年至2018年三年内,社交电商占整体网络购物市场的比例从占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比例从0.1%增加到7.8%。
它有巨大的流量和增势,可我们一头雾水,不知从哪里下手。
领先品牌已经成立专门的社交电商部门,这一小撮在天猫京东厮杀过的精英,转头就跳进社交电商的世界,算毛利,各种多重“优惠”叠加核算,自己做店主体验实操,想办法接触到其他有影响力的店主等等。
这篇文章的摘要叫“在社交电商鏖战的品牌会对你说什么?”这非常真实,胖鲸在他们“打仗”稍作休息的片刻,把他们拉来,通过线下闭门研讨会、课程、专访的方式共创输出实战经验,组成了以下的内容。
社交电商的几种模式
社交电商成规模的发展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2018年《掀风破浪,中国电商发展新动能》(Wavemaker)报告的负责人Linna告诉我,当她在更早的时候去二到五线城市做调研时,发现有一些被访者打开朋友圈,90%都是广告。他们没有像大城市这种企业员工的概念,很多人是自己做生意,斜杠青年的比例很高。甚至有些人打个车要互相加微信,微信里就卖东西。一切早有端倪。
在《社交电商,品牌增长新动力》一文中,胖鲸高级分析师Daisy梳理了社交电商的三种主要运营模式:拼团形式电商、S2B2C(Supplier to Business to Consumer)模式、服务代购这类特定人群的社群电商。尽管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核心都是以低价、佣金等价值点,借助社交媒体渠道,以“用户去发展用户”的低成本模式实现快速增长。
另一种分类方式则是从品牌营销的角度出发,分为(一)以电商为导向,带有社交属性的平台,如云集、环球捕手、拼多多等;(二)以社交功能为导向的内容驱动型平台,电商作为辅助功能,如小红书;(三)品牌APP以及微信小程序的社交电商玩法,比如肯德基。
本文对社交电商的趋势进行了总结概括,系统地为大家回答了1)社交电商的主要模式;2)如何定位社交电商;3)什么样的品牌在用社交电商;4)流量来源与管理这几方面的问题。明确指出真正的社交电商时代已经到来。
社交电商的风险有哪些?
第一批需要思考这个问题的是母婴和美妆品类。胖鲸第一次社交电商主题的线下研讨会上,80%的品牌方来自这两个品类。这与这两个品类特性高度相关,它们都非常依赖“推荐”和“种草”,而这几乎就是社交电商的精髓。同时,相对于大的B2C平台,社交电商更能帮助母婴和美妆品牌快速接触到下沉市场,且成本更低。
社交电商这个趋势还能走多久,这是第一个问题?某国际母婴品牌社交电商负责人 Christina认为社交电商这个形式的存在是有必要性的,但对能否长期以云集、洋葱、贝店这些平台来承接报以怀疑。未来品牌是可能做到不依赖外部电商平台,但现在而言,还是需要公司的供应链、体量等到达一定的规模。
除此之外,还有供应商低价收产品转手高价卖、平台调性和数据管理薄弱的问题。具体的“坑”和应对方案,可以看下面这篇:
本文是胖鲸对国际母婴品牌社交电商负责人Christina的案内人专访。她在社交电商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对于社交电商渠道选择和流量运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如何获得和管理流量?「大店主」是关键
流量从哪里来?如何管理流量?这是品牌决定投入社交电商后的一大课题。
社交电商与传统电商有着完全不同的流量逻辑和摸不到的分销渠道。如果说传统电商可以被看作是租金昂贵的商业地产,新电商则更像遍布社区的“夫妻店”,他们分布在日常生活的消费场景中,依靠朋友圈和微信群的熟人关系推荐产品,实现高效率的转化。
不少品牌都选择通过与店主建立良好关系对流量进行管控。「店主」是在社交电商下流量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大店主」是社交电商平台的核心资产。「大店主」除了能联合众多店主将品牌商品 打“爆”,他们还自带媒介资源属性。潜在的变数是,由于「大店主」越来越多,「爆品策略」用的太过频繁,消费者注意力分散,效果不如从前。但社交电商的专家Ivy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目前每个「大店主」 会带领众多「小店主」组建群,每个群里主推的品牌、 产品不同,并且佣金、人员也都不同。所以会出现「爆品」 多元化是正常的。
不同平台的店主画像和属性都不同,云集的店主群体构成是什么样的?洋葱OMALL、贝店与达令家呢?在不同的平台如何获得和管理流量呢?这在上面Christina的分享,以及下面的内容中都有涉及。
这里有一众在已经在社交电商上开始有所作为的品牌,以探讨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痛点、经验和洞察。包括:( 1 社交电商的通路2 不同品牌对于社交电商平台的定位3 品牌与社交电商平台合作经验分享4 品牌对于社交电商平台流量的管理5 社交电商平台的流量转化)
社交电商的另一条路,品牌自建渠道真的那么难吗?
在借势新兴社交电商平台之外,基于微信生态的小程序自建电商,成为品牌切入社交电商的一种全新选择。而肯德基在这方面有充分的发言权。
2018年底,肯德基上线了“口袋炸鸡店”小程序。小程序结合优惠和分销的玩法,让品牌能够在微信生态内实现真正的流量转化。结合“口袋炸鸡店”的创意和游戏机制,在卖货之外,也获得了更多与消费者互动的空间。
肯德基如何将 袋炸鸡店嵌 品牌数字营销 生态,它又如何走到未来?下面的文章会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