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卷无可卷,喜茶们在网红到长红的路上焦虑前行。
价格“下沉”、“爆品”难产、联名“塌房”……“没有最卷、只有更卷”的新茶饮市场,各大品牌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就连一直主打中高端市场的喜茶,也“抢”起了蜜雪冰城的生意。
近日,在品牌12周年庆活动中,喜茶发放了大量“买一送一”优惠券,部分此前定价20元-30元的产品用券后仅需4元一杯,甚至比蜜雪冰城的某些茶饮价格还要便宜。
新茶饮品牌的竞争,终究来到了下半场。行业的变化、消费需求的多元,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推着无奈的新茶饮品牌于浪潮中起起伏伏。在流量“网红”变行业“长红”这条路上,“喜茶们”在焦虑中前行。
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逐渐“脱敏”
现如今,随便走进一家饮品店,总有几款产品格外眼熟,比如杨枝甘露、柠檬水,抑或是奶绿系列、芝士系列、奶盖系列等,各家茶饮产品不仅名称相似,口味也大同小异。花香、酒酿等系列也风靡一时,往往是出现一类爆品,便会有无数产品趁浪逐波。
眼看着产品研发已经“卷无可卷”,与潮流IP的联名营销成为了品牌们的“救命稻草”。
喜茶和奢侈品品牌FENDI联合推出的“FENDI喜悦黄”茶饮上线后爆火,单杯售价为19元,在二手平台一度被“炒”至上百元;奈雪的茶和薄盒APP推出的“范特西奶茶”,首日销量突破146万杯;瑞幸咖啡与飞天茅台联合推出的“酱香拿铁”,首日销售额突破1亿元。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识微科技的统计,2023年1月-12月,主流的茶饮咖啡品牌共计联名122次。
面对隔三岔五的联名活动,消费者逐渐“脱敏”,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联名本质是换个壳子‘割韭菜’、搞饥饿营销”,有人开始质疑品牌的创新能力,“有些低质量的联名唯一的创新就是联名IP的不同”,也有人说“联名产品不过都是‘美丽的废物’”……这些反应说明,消费者不可能持续为“换汤不换药”的联名活动买账。
此外,如此密集的联名合作容易使茶饮品牌陷入创意枯竭的怪圈,从而导致不当营销、触碰“红线”等风险。
乐乐茶联合译林出版社推出的“烟腔乌龙”奶茶,因违反鲁迅先生肖像权,被要求整改下架;喜茶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合作推出的“佛喜茶拿铁”,因涉及宗教元素违规被约谈、产品下架。
图片来自网络
人人都想追热点、怕“掉队”。但产品的火爆与营销的效果,往往都带有滞后性与偶然性。
忽视个体差异、亦步亦趋,或许只会“埋下危险火种”,仍然无法打造自身的“品牌护城河”。
疯狂扩张,留下“后遗症”
多项数据显示,我国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正逐步扩大,近一年全国茶饮店数量也保持较高的净增长。
《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预测,至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张至2015亿元,与啤酒行业相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到2028年,啤酒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100亿元人民币);
“窄门餐眼”截至5月18日的数据显示,全国3174家茶饮品牌的门店总数已达418403家,近一年新开店数更是达到了167629家、净增长29917家,并且数据还在不断增长中。
图片来自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此前一直坚持直营模式,他认为,如果门店扩张速度超过品牌的承载能力,会导致品牌势能下降,“很多品牌不是死在扩张的速度上,而是死在最后势能不够”。
直到2022年11月,喜茶“打脸”放开加盟,降低产品价格,进入低线城市。随后,乐乐茶、奈雪等中高端茶饮品牌也迅速跟进。
中高端品牌为何涌入“加盟热潮”、纷纷“向下兼容”?究其原因,是在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中,期待通过扩张规模以触达更多消费者、稳住和提升市占率。
然而,正如聂云宸所说,疯狂的扩张会为品牌带来“后遗症”。
加盟店数量过多,必然会存在监管不到位等情况。
例如,在今年“3·15晚会”上,书亦烧仙草、茶百道、古茗等茶饮品牌,被爆出存在频繁更改食材有效期标签、使用隔夜食材,甚至用嘴尝食材等食品安全问题,震惊一众消费者;在近期备受关注的“胖猫事件”中,大量网友通过在线外卖,点单汉堡和奶茶送到重庆长江大桥寄托哀思,却意外发现茶百道、蜜雪冰城等茶饮品牌存在“外卖空包”“装白水”现象,被网友指责“毫无底线”。
此外,品牌对加盟政策的不当把控,也会影响到加盟商的切身利益。
胖鲸注意到,在小红书平台上,有湖南、杭州、山东等多地的古茗加盟商“诉苦”称,“公司配送的原材料价格涨到离谱,水果品质差却比市面上贵很多”,“公司要求推广的活动却不给加盟商补贴”,“不为加盟商考虑,反馈问题总部无人回应”等。
图片来自网络
部分加盟商已成为各大茶饮品牌扩张路上的“牺牲品”。
据壹览商业统计,26家主要新茶饮品牌中,2023年4月新开门店数量比3月多638家,但现有门店数却环比下降,3月现存门店有114906家,4月却仅有110814家,净减少4000多家门店。由此可见,一些新茶饮品牌的开店速度比不上闭店速度。
图片来自壹览商业
多年来,总有言论将加盟与“割韭菜”画上等号。对此,新茶饮品牌需要通过完善供应链体系、打造成熟的门店模型等措施,解决扩张产生的“后遗症”,进一步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
泡沫破裂,不再是资本的“宠儿”?
细看新茶饮行业,会发现资本已逐渐转为作壁上观的姿态。
图片来自网络
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指出,2020年,新茶饮市场受到资本青睐,投融资规模较大,但在2021年6月之后逐渐放缓,2023年虽有所回升,但远远不及最高峰的投资热度;
《2023-2024中式新茶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2024年3月底,新茶饮企业融资一共19笔,2024年仅仅只有两笔融资。新茶饮已不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越来越多的资本选择谨慎入局。
“新茶饮第一、二股”在上市后的表现,更是戳破了该行业“华丽的泡沫”。
“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2023年财报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股价大跌12.79%;上市不到三年,奈雪的茶市值从最高峰的293亿港元下滑至45.84亿港元,已缩水近250亿港元。“新茶饮第二股”茶百道在香港主板上市后,首日股价便遭遇重挫,开盘破发后,跌幅一度逾38.29%。
截至目前,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均已经提交了招股书,霸王茶姬也再次传出赴美上市消息。
他们是否会重现奈雪的茶与茶百道的焦虑与困境?资本又会如何选择?新茶饮品牌会迎来“大洗牌”吗?
回归初心:新茶饮品牌正在“返璞归真”
据业内人士预测,2024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将达1967亿元。对于新茶饮品牌来说,未来仍然有巨大的空间。
那么,如何才能够让流量变留量,让网红变长红呢?有行业“优等生”已经悄悄给出了解题思路。
喜茶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中提到:回归茶成年度产品的新趋势。今年以来,喜茶在持续宣布“金凤茶王”、“四季春”等经典茶产品升级回归。
不难看出,喜茶有意识到,与费尽心思打造花哨新品相比,已经形成消费心智的产品,才是维持门店销量持续攀升的核心实力。
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从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的后来居上,可以看到,没有太多配料,以清爽、健康为卖点的“原叶茶+鲜奶”,正引领茶饮行业进入下一个迭代期。
今年3月,霸王茶姬官宣称,率先成为茶饮“营养分级”的首批试点单位,打出“清爽低负担,控糖更健康”的口号;5月17日,霸王茶姬还首次推出实体版“产品身份证”,在杯身上明确标注茶饮的热量值、营养成分和GI值等关键信息。
图片来自网络
从盛极一时的珍珠奶茶,到放满各种小料的“奶茶粥”,再到回归“茶”本身,新茶饮品牌正在“去标签化”,茶饮将逐渐摆脱“劣质”的污名,为消费者提供更透明、更健康的中国茶体验。
对于新茶饮品牌来说,除了回归茶饮产品与茶叶原材料之外,回归“茶文化”也是强化品牌认知的方式之一。
霸王茶姬传播广东揭阳民俗“烟花火龙”,打造“非遗今用”系列限定周边;喜茶发布6条新茶饮茶文旅线路攻略,以各地的旅游资源为基础,重点突出茶与茶文化,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茶颜悦色孵化“小神闲茶馆”,推出“一茶三评”,提供沉浸式品茶机会。
经历行业内卷与动荡之后,新茶饮品牌逐渐“静”了下来,意识到由内而外的改变才能“破局”。
当品牌不再被动地由外界裹挟前行,而是向内看、向己求,做更多有长尾效应的事情,自然就会形成独特且坚实的“品牌护城河”。
毕竟,只从众不自省的话,或许只会被“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