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咨询 x 第一财经发布《可持续消费报告》:你会为企业的「善意」买单吗?
全国的每一个企业都因为疫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的日常生活轨迹也发生改变,无形中塑造培养了诸多新型消费习惯。
我们将「可持续消费」作为主题,探寻疫情期间消费行为为企业带来了哪些挑战与机遇?
我们期待将这份报告中的内容分享给大家,本篇文章将带领大家快速尝鲜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 健康防护类产品在这一时期成为刚需,且这种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马上反弹回疫情发生前的状况
- 许多习惯在线下购物的家庭开始频繁在盒马、每日优鲜等线上生鲜平台购买生鲜食品
- 疫情基本得到良好控制的当下,报复性消费初露端倪,疫情前备受热捧的门店开始重现往日排队风潮
这类改变与新消费习惯还有很多,但是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久?是否会一直延续下去?企业又该如何把握其中的机遇?
这些问题作为我们报告探寻的起点,讨论并挖掘出这种变化隐含的动机背后——企业在疫情中所展现的「善意」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企业的善意:包括但不仅限于企业在疫情期间的捐赠、免费、后勤支持、科技赋能等一系列参与解决疫情相关问题的手段与行为。因为不同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CSR)」、「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共享价值」等概念的理解不同,且这些概念过于专业与生涩,所以我们统一用企业的「善意」来替代这些说法。
历时 3 个月,我们横跨 20 个城市,投入 8 位研究员完成此次报告的调研与产出,最终我们希望回答这些问题(特别感谢刺猬提供 800 万学生社群与调研支持):
- 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吗?
- 消费者真的在意企业的「善意」吗?
- 企业未来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善意」?
报告将通过以下几部分与大家一一解读:
01: 疫情下的消费者:在坚守与无力中的正向徘徊
02: 企业的「善意」:把好事做对,把好事做好
03:「善意」下的消费法则:细水长流中的自我革新
04: 个体参与的深层次影响:参与疫情后的消费反思与改变
消费者参与疫情会影响他们看待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这些最终都会导向一个问题——消费者如何看待企业的「善意」行为?而这些变化在未来又会如何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与动机?
- 做不到不关心,除了盯着数字往上涨,还有「我可以帮上忙」的地方
- 关心与参与的热情无关乎性别、城市
- 疫情让消费者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工作意义
- 女性相关社会议题跨越认知鸿沟
企业是否捐赠重要,如何更有效地捐赠则更重要。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又希望通过企业参与抗疫,看到企业的哪些特点?
- 大部分消费者非常同意企业参与疫情应更多关注自身,捐赠不是必须
- 捐钱不是无用,只是容易会被联想到「省事/偷懒」、「从众/随波逐流」
- 捐赠之外,消费者期待「善意」有更多的表达方式
- 企业家的个人形象,或是企业人格化在疫情中表现至关重要
消费者对企业产生好感,「善意」的效果将在短期内体现,然而更难建立的长期信任才代表了未来的消费法则。
- 企业的「善意」对于获得消费者的好感、信任与长期支持有着显著效果
- 长远的「善意」是扮演「第一步」与「最后一步」
- 绝大部分消费者会开始关注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细节与价值观
- 契合消费者价值观的「善意」与产品服务,最终可以获得信任与支持
- 如果企业的「善意」被刻意夸大,会遭到消费者抵制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我们还为企业准备了马上可以应用的工具图,大家可以在完整版的报告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