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21日发布的2015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为106点,相比2014年四季度下降1点,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点。
同时,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相比上季度也回暖至97点,中国在全球60多个受调查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九。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者的就业预期和个人经济情况预期均下降3个百分点至69%和64%,但消费意愿却上升2个百分点到44%。
“尽管消费信心指数在本季度有所回落,但影响该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的‘消费意愿’却呈现出上升态势,尤其是在低线小城市,”尼尔森中国区总经理乐是德(Oliver Rust)表示。“考虑到不断增长的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保持低位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以及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中国的消费者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消费需求走向新常态 旅游和原生态家庭消费成新增长点
2015年的第一个季度,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全国整体走势逆向而行,三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在109的稳定水平,四线城市则较上一季度上涨了1点至107点。
与此同时,大城市的线上购物则在不断稀释线下份额。根据尼尔森的数据,上一季度的大幅增长主要是由“双十一”等线上消费趋势推动,目前高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正逐渐回稳。“互联网经济、电商技术以及线下零售的数字技术影响着消费品渠道的交互,尤其是电商对实体零售的销售比例的蚕食,值得零售商关注,”乐是德指出。
高涨的旅游诉求和原生态家庭消费的回归,也正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尼尔森调查显示,境内、外旅游人数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3%和15%。同时,一季度一线城市增加1%的家庭支出于改善住房、装修等方面;二线城市则增加5%家庭支出于子女教育;从快消品消费来看,跨品类组合家庭装成为消费新模式。
“一带一路”规划出台对消费信心的提振作用初显
在本季度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值得关注,尽管其以97点的指数排在东部(115,-2点)、南部(107,-5点)、北部(105,-5点)三区之后,却是唯一实现信心指数上升3个点的区,较上一季度而言,有明显回暖趋势。
据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乐是德认为,“一带一路”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拉动西部和东南部港口地区经济发展,对消费者信心的提振已经初显成效。
“‘一带一路’首先为中外双边贸易提供了西部的出口,能够有效带动物流、酒店以及零售行业的发展;同时,战略的实施也有助于国内外商业模式和人才资源的交流,从整体上推动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对消费信心的提振作用。”乐是德表示。
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 尼尔森市场研究 , Edited by SOCIAL ONE
已收藏的知识卡片可在个人会员中心快速找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