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运营机构账号是一种什么体验?》
本文作者:营创实验室
今年7月,坐拥5000万注册,日活1300万用户的知乎,终于推出机构账号了。
你是否也在考虑拓展微信、微博以外的第三社交新大陆?本文带你从几个方面玩转知乎机构账号。
1. 知乎的生态环境和用户特点有什么不同?
2. 在知乎做营销,什么是合适的内容?
3. 入驻知乎机构账号,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如今的微信运营,早已一片红海。
最近半年还在微信发力,依靠内容做用户增长的同行,一定深有体会:
同样优质的内容,为什么打开率和分享率都在下滑呢?
每一次抱着希望发送,回头还得抱着勇气去面对平滑下跌的阅读数和分享数。
公众号打开率的整体下降原因,其实是用户流量的马太效应——多者愈多,少者愈少。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风口期就进场的大号,会滚雪球般套牢了80%的用户,而且,账号越火,越多人看,越多人看,账号越火。
微博时代火了杜蕾斯;而在微信时代,第一家“提出服务即营销”,推出“微信银行”的招商银行,也在推出1个月内获得200万信用卡绑定用户。对于失去先机的其他账号,这是事倍功半都难以获得的效果。
率先占领平台,仿佛就抢到了一张限量的滚雪球门票。新平台蓝海成了不可忽视的焦点。
深谙此道,知乎机构账号一经推出,一线品牌争先进场抢夺新阵地:
@西门子中国 开腔谈黑科技。谈起风力发电机,在微信上只能获得4千阅读量和20多个赞,而在知乎上却有2万8千关注,和100多个评论,还引起了深入探讨。
@携程邮轮和@穷游锦囊 紧抓旅游热门领域,在回答 「乘坐豪华游轮是一种什么体验」等大众愿望时,即使文末带转化,也有几百号人来评论询价。
大厂撩人姿势各不相同,却都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平台 “一哥” 还未出现,你是不是也想进场博头筹?
先别冒进,你想好如何做好知乎营销了吗?
拆解知乎独特的生态环境
知乎坐拥5000万注册用户,1300万日活跃用户,量级上比微博少一个零头,但它凝聚的却是全国网民中较为优质的那一拨:
月收入8k以上占38%,且超过87%的用户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以上引用自知乎官方版本《知乎社区介绍》
知乎总有办法黏住这一波人。精华问题的整理、“话题优质回答者”徽章,答案靠前和折叠的算法,以及邀请回答等机制,让优质内容及其回答者获得更多关注。
这能满足知友求知、晒内涵(成为大V)、认识同频同好之人的需求,带动人持续产出和分享好内容,形成高价值人际关系网络。
在社区习惯上,他们长文阅读能力高、互动质量高(爱回答、点赞、分享和挑刺)。而在社区文化上,他们爱干货,喜欢直言,对“套路”味太浓的软文嗤之以鼻。
以上引用自知乎官方版本《知乎社区介绍》
知乎开放机构账号,让机构企业名正言顺来混知乎。但机构号的权益和规范与个人号有所区别:
归根结底,也只是社区的一个新身份。找到社区偏爱的交流方式,是机构账号运营成功的关键。
若要玩转知乎,无论是为了品牌建设、公关还是销售,别端着,得用坦荡荡的真诚态度,拿干货来做深度沟通。
要在知乎做营销,什么是合适的内容?
先说说知乎用户对广告的态度:
对有价值的内容营销具有积极的态度,并且愿意分享。
对水军营销,软文植入广告的容忍度低。
另外,知乎有一套反作弊技术,比较严,会像机器人一样发现并当即处理——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什么是有价值的内容呢?
知乎早已给出答案:知识、经验和见解。
只是在这之前,需要先选好圈子,你打算和谁沟通?换言之,打算瞄准哪一类话题背后的社群?
@Mini中国 瞄准的是英伦文化、旅游等话题,选择话题下的「如何在萨维尔街定制西装?」「哪些照片就是一个好故事?」 来回答。
而@奥迪 则想要先和品牌簇拥者沟通,回答的是品牌话题下的 「为什么说奥迪是灯厂?」和「奥迪R、S、RS之间有何区别?」 。
当然,他们都是自带光环的一线品牌。自身名气还不够响的品牌,不妨先考虑知乎用户密度最高的地方——热门话题和经典提问。
@中国科普博览 在科普天文这类离生活很远的冷话题时,巧妙地选择了大热门的科幻片来科普:用《星际穿越》《三体》甚至哆啦A梦来回答“瞬间转移”。
介绍Fast天文望远镜时,索性逗逼一点,介绍“锅脏了怎么刷?”“能涮多少羊肉?” 蹭蹭电影和美食话题的光。
@中国科普博览:大问题5 Fast到底能涮多少羊肉?
锅刷干净以后,人民群众开始操心吃的了。我们为此算了一下……
又搜得淘宝热卖的家用电火锅容积为5升,那么,FAST若真是一口大火锅,就相当于30亿口家用火锅同时在涮。……那么,FAST能同时涮7 500万头羊。
得了,别在一个天文望远镜上过嘴瘾了。人民群众最最操心的,说到底,还不是科学产出多,成果好,让他们觉得自己纳税的银子没白花吗?
更多品牌会选择那些自带流量的经典提问,例如 “鲜为人知” “小众XX” “……是什么体验”等。
知识
相比起照搬公众号图文进知乎,一些品牌懂得巧妙地调整内容,把纯资讯调整成包含框架和做法的干货。
@西门子中国 在回答风力发电机时,发现单纯介绍远远不够。评论中不乏专业人士探讨,如何抗风浪、控制叶片角度和输送电能?
@屌丝听音乐:图示的浮式风机稳定性怎么控制?感觉系泊非常slack,整体不稳定
@陈琦 自由职业者:能介绍一下抗风浪和如何控制风机迎风角度?还有电能如何输送到岸?
也有好奇群众提问,如何保证不倒?
@EEEE LUU:怎么保证叶片一直对着风向呢?
@陈年乐:为什么不生产一些小型风力发电机,让每家每户都安装,岂不美哉?
及时补充回答后,该回答牵引出了更活跃的评论。
“讲故事的方法变了:以前讲我们能做到什么,现在讲我们怎么做到这样” 西门子机构号负责人回复说。
经验
目前点赞最多的机构号回答,很大比重都带有幕后故事——告诉我在别处看不到的,你亲身经历的。
@奥迪 直面吐槽,坦荡荡地解释灯厂这个自嘲的外号,还顺带科普车灯的钻研历程,大家很爱看。
外界看来扑朔迷离,貌似只有品牌最知道的幕后故事,总能让吃瓜群众起“八卦”之心。
但并非所有幕后信息都自带吸引力,@携程邮轮 介绍“游轮国产化”这类小众洞察,大家就不感兴趣(只有5个赞==)。
太小众,或者是离生活太远,也不行。
见解
越接近用户,用户也越期待看见你更加真实的人格。见外才说谨慎的客套话,诚恳的话就让我知道你的价值观和态度吧。
机智的@腾讯科技 一上来直接放大招。回答微信刷量的问题,揭秘刷量的幕后运作。和微信图文相比,调整之一是添加了犀利的结尾——“很遗憾,人生需要拆穿”。评论可见,这结尾很燃,耿直的价值观受热议。
除了从知识、经验、见解3方面解读,知乎官方给出的品牌营销建议是:
并给出了3个Tips:
(1)有话直说,藏着掖着反而没效果;
(2)做真正有价值的沟通,不要担心讲有深度的内容会没有听众;
(3)当事人、亲历者直接、真诚地沟通更容易赢得用户的认可和好感。
入驻知乎机构账号,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机遇与挑战并存,你的品牌适合进驻吗?
除了一些特殊机构如@中国科普博览@中国印钞造币外(它们不为营销,只为科普大众不了解的冷知识,或者说,那是另一个境界的营销),作为企业,打算入驻知乎前,应该先想明白:
你的目标用户在知乎上么?他们需要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么?
知乎营销更适合“有内涵”的行业,例如知识密集型和技术驱动型行业。前提是这些“内涵”对高知高收人士有切身价值。
如何及时、持续产出内容?
如果说,微信、微博上的沟通像是“演讲”,说给观众知道就行了,知乎需要的则是“讨论”,就专业问题聊下去。
一方面,能满足深度提问和挑刺的内容本身,恐怕超出了市场营销人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
而另一方面,及时、成规模地回应探讨会是潜在挑战。若许多人提问而市场人员需要层层了解才能回答,知友的讨论劲早已过去。
好几家账号有妙招:@穷游锦囊 邀请社群内资深游客撰稿答题——用户;中科院定点微信邀请天文台副院长等事件当事人答题——专家;西门子中国邀请内部员工来答——员工。
建立虚拟团队——市场部,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一定是一个CMO乃至CEO一把手亲自抓的工程,建议从这里开始:
步骤1. 自己或寻找熟悉知乎平台的营销专家,先学习了解。
步骤2. 品牌市场部社交媒体/内容营销团队来牵头规划,包含内容和互动两个部分。
步骤3. 建立虚拟团队,它包含市场人员、产品经理、售前售后技术专家、外部专家,甚至核心消费者、社群人员等。
——————
到此,相信你对知乎的独特性、营销发展空间、平台玩法和进驻前的准备都有了更多的了解。
有人会习惯性地把新平台看做是单纯的媒介,忽略了知乎的启示:在这里,内容价值无限。
玩法可以摸索,关键是,你准备好以创造内容价值的方式来和用户沟通了吗?
我在知乎上的提问:“运营知乎机构账号是怎样一种体验?” 期待邀你来回答!
本文参考资料:
1.知乎官方版本《知乎社区介绍》
2.知乎站内文章:什么是知乎「机构帐号」?哪些机构可能进驻知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本文经过营创实验室授权发布于SOCIAL ONE胖鲸智库。更多数字营销干货请关注公众号:营创实验室(mktcreator)
相关推荐:更多关于知乎营销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