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将成为健康管理产品下一个C位使用场景吗?
在疫情常态化时代,人类对健康开始了从未有过的审视与敬畏。不仅如此,由于快速紧张的工作节奏所带来的生活异化,也让身体健康正在成为全社会都在关注的命题。普通的滋补食疗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需求,我们对于“健康”两字的定义正在不断拓宽——不生病仅是我们的底线,越来越多的人群正在关注更高品质的生活。而对于健康的投资以及管理,也开始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空间中展现出丰厚的意义与价值。
根据《2021中国互联网家用健康器械趋势白皮书》的数据趋势来看,多种疾病监测场景逐渐由医院体检转向日常居家自检。与此同时,随着健康管理产品所适用的场景空间不断突破,产品的体积也正在变得迷你化。根据电子发烧网统计,2020年TWS耳机的用例分布中,约20%使用了健身/健康追踪功能。随着大众健康的意识提升,我们正在迎来以“预防保健”为主题的健康2.0时代,对于健康的多元化场景需求也正在发展。白皮书显示,在天猫平台头部场景类功能需求搜索词中,上下楼、旅行等日常出行场景关键字占据高位。
基于以上种种现象,我们发现了在大健康领域中,健康管理产品正在呈家用化、迷你化以及场景化的三大趋势,而这也正恰恰体现了消费者升级化、精细化以及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从医院治病到居家自检——产品家用化
说起医药器械,许多人对于它们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医院的场景中,“大而笨重”是大多数人提及这些机器时想到的首要特点。尽管欧美国家的消费者早已熟悉以家庭作为医疗空间的最小单位,然而对于国内的消费者而言,提及健康检测等相关问题时,首先浮现脑海的还是以医院为中心的权威机构。由于后疫情时代造成医疗资源紧张,去医院面诊则越发费时费力,因此消费者的健康理念从逐渐从“医院治病”转变为“居家自检”:通过数据量化自己的身体体征,预知并防范未来可能导致的疾病,简单又高效。
主动预防,尤其是对于一些如心脑血管、呼吸道等慢性疾病而言,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正如时下血氧仪的走俏,也正是出于大家对于“沉默性缺氧”的警惕与预防,其本身并无法解决有基础疾病老人的缺氧问题,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性的工具帮助测量血氧饱和度是否达到正常水平。
以“预防医疗,让世界更健康”作为长期愿景和目标的欧姆龙,其实早就提出过预防的重要性:如果要攻克慢病管理的难题,培养慢病患者的自查意识十分重要。有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中风发病风险最高的地方,居民中风的风险率曾高达39%,造成如此局面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因为多数人家中缺乏家用的监测设备,医生也无法及时获取病人的病情数据。为了给病患提供更方便高效的治疗,欧姆龙在2020年推出了心电一体血压计,仅仅只靠一台设备便可实现与中风相关的重要指标检测。该设备不仅轻松让监测在家便能实现,更是可以通过上传数据的形式和医生一起观察数据变化,并针对患者制定更具个性化的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
当“治未病“成为了人们的健康需求,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被提到了日常议程上来,有一些新品类正在异军突起,旨在培养起消费者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FITURE健身镜为例,基于智能化、互联化、多元化和普及化的趋势,FITURE做到了将硬件、内容、服务及AI模式融为一体,其中安装的摄像头宛如AI私教,可基于用户实时的训练动作进行纠正,并进行训练后的效果分析。不仅如此,FITURE还上线了超过2000节的高品质课程,课程内容涵盖舞蹈、瑜伽、HIIT、格斗等,让不同年龄段的消费人群在家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强度的训练课程。同时,为了复刻线下健身房的氛围,FITURE瞄准了高人气的明星教练,聘请他们为用户提供直播和录播课程,为用户提供真正的沉浸式健身。而近期与和睦家医疗合作打造的「小阳人元气包」运动恢复专题,则表明了FITURE想把运动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融入消费者日常的决心,让现阶段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去健身房的消费者,在家也能实现轻松高效的健康管理。
图片来自网络
当家庭成为健康管理产品下一个使用场景,大健康行业产品正在拓宽新的思路。
从医疗器械到可穿戴电子设备——设计迷你化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健康行业的技术边缘也正在不断突破。从智能手表到运动手环,再到谷歌推出的智能眼镜,不少公司正在让健康电子设备实现可穿戴化。有报告显示,当全球消费电子需求放缓时,可穿戴设备却呈增长趋势。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到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监测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同时对于健康监测的设备也有了新的期待。
在此前,oppo就有踏足家庭预防型健康管理市场,推出形如璞玉的家庭智能健康监测仪OHealth H1,能支持体温、心电、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测量,并配合专业的数据管理以及远程的医疗模式,把专业级健康管理搬到家庭中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体积仅与小号鼠标相当,整体的弧线设计也便于消费者轻松取握。不用时静置于充电底座上,就成为了融入日常家居的生活小物件。
图片来自网络
可穿戴按摩仪也是同样如此,此前SKG曾推出K5按摩仪,整体造型宛如欧米伽流线,具有收拢型的线性设计,挂在脖子上宛如一个轻巧精致的时尚单品,一下解决了以往传统按摩仪的佩戴限制问题。无论是在家在办公室还是出差,随时都可以使用,仅为95g的重量,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无负重感的佩戴体验。用户可以通过设备上的物理按键直接操控设备,也可以通过下载APP的形式进行按摩挡位的调节。不仅传统按摩仪具备的功能一样不少,SKG更是与华为云合作,利用AI算法优化使用体验,并降低新用户的学习门槛,提供更多的按摩模式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有不少健康管理类的产品数据可与医疗数据云平台相连,不仅用户自己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相关数据结果以及解决方案,医生也可以同样通过数据提供专业的治疗建议。由此可见,互联网+医疗健康会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入局,将来会打造出一个更加完善的健康监测+健康干预的产品功能体系。
从看得见到摸得着——多元场景化
健康器械的品类因其特殊性,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更注重其实体体验。当传统的虚拟电商渠道无法让消费者感受到真实的体验,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尝试打通渠道屏障,为用户提供线下的体验中心。
飞利浦此前就在上海静安区张园·丰盛里一带打造了一处融合科技感和潮流感的“飞利浦健康生活Lab”线下体验中心。作为一个充满体验感的新型零售空间,消费者可以通过主题空间的打造沉浸在各个生活场景中,从而体验到飞利浦如何凭借创创新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守护人们的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
飞利浦打造了八个主题空间让消费者亲自体验具有“黑科技”属性的智能产品,如兼具颜值和科技实的智能电动牙刷、专业护肤级剃须刀,以及同时满足护发与造型需求的“0热损”小旋风电吹风等。通过结合线上健康生活内容与线下的真实体验,“飞利浦健康生活Lab”成为了一个结合对于本地消费者洞察而进行整合的“健康生活”平台。
从功能展示到场景体验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品牌对于中国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重视,也展示了品牌对于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而这也正体现了一个趋势:随着健康管理设备越发智能化和创新化,其主力消费群体也开始年轻化。据白皮书分析,在中医保健类的消费中,90后消费规模占比达30%。由此可见,熬夜内卷冲KPI的年轻人已开始代替银发一族,拉动健康消费的狂潮。而对于更具个性化的年轻消费者而言,只有具体细分的健康场景打造才能有效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每个消费者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都是基于不同场景之上的。如果品牌要贴近普通人健康管理的需要,则需要以定制化的形式,将产品和体验融合,基于此所构建的全新场景才能让主张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者真正实现他们的预期。
结语
国家此前曾颁布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要达到这个目标,离不开国家的指引,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管理和健康领域行业的发展。随着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不断精细化,大健康行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产业里,不少品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都逐渐趋于一致,而若要有自己的特色,只有从行业空白处入手: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洞察市场需求及用户痛点,打造细分场景。在突破自身的瓶颈后,方能打开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