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达人、品牌之间的“不可能三角”
安迪沃霍尔曾提出“ 15 分钟定律”,他预言,在网络世界每个人都可能在 15 分钟内出名。放到今天,15分钟都会显得有点多余。在这个短视频平均时长从 1 分钟下降到 30 秒的时代,捧红一个“人”也许只需要 10 秒钟。
这个定律还有另一个相关联的预言,即每个人都能成名 15 分钟。一位名人从殿堂坠落,也只需要短短的时间。批量输出的达人,快速复制的爆款内容模板,周期性的热度更迭,都成为了网红经济的代名词。
在这条产业链上,KOL 和 MCN 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人和内容制作管理模式的输出为基础,来构建商业的运作体系。但在火热发展的背后,MCN 也走上了舆论的极端,从博主控诉的“血汗工厂”名头,到由此滋生的灰产,这些真的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吗。
胖鲸采访到两位 MCN 机构负责人,浅聊 MCN 与达人、品牌之间的「爱恨纠葛」。
这篇对话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 品牌/ MCN 选择达人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 怎样培养一名具有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达人/账号?
- 为什么 MCN 与达人之间矛盾重重?
- 品牌怎么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进行投放?
达人与带货:个人魅力加持,商业价值第一要义
现有的 MCN 发展模式,正在与明星经纪公司越发趋同,都是在做“人”和“内容”的生意。从达人的发掘到人设的建立,从内容制作到账号运营管理,MCN 机构也在向明星经纪公司看齐。在一波波的素人中找到更具“星味”的人,机构和管理者充当好经纪人的角色,规划好人设,以及商业转化的路径。
ciki 是小红书头部 MCN 的联合创始人,对于签约达人的标准,ciki 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是筛选达人初始条件,包括长相、人设背景、账号的内容类型等;其次是在线下谈话的过程中观察对方的谈吐、逻辑、价值观,只想赚快钱或者作为副业的博主是过不了关的,只有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博主,机构才会给机会去孵化、成长。
“如果账号的内容本身非常好,也很容易爆,但商业转化非常弱,我们也不会签约的。因为对 MCN 来说,商业化是必须考虑的部分”,不过 ciki 也坦言,只要博主有魅力、账号人设强,吸引过来的粉丝粘度就会很高,品牌也会青睐这种,因此即使这样的账号短期内无法接到广告,也没多大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DK 是一家全平台 MCN 机构的负责人。对于如何衡量达人未来的商业价值,他谈到了一点,有的账号粉丝千万,但一条广告只能卖到几十万,而有的达人粉丝体量小,反而广告价值更高,这也是商业价值的表现之一。综合来看,主要与达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有关。DK 分析道,“这种影响力第一是当下为品牌带来的转化,第二是长期对品牌和产品的背书,可能是在一两个月内为品牌带来的后续价值,比如引发其他小达人来主动带品牌”。
正是由需求出发,更多的品牌希望从源头上获取精准的用户群、量化的指标能力,平台侧和达人侧都在努力。小红书近日推出了笔记带货的功能,并加速开启直播的商业化进程,背后就是在拓宽品牌和达人的变现路径,提升平台带货的能力。而在达人侧,MCN 机构也开始培养更多细分赛道的账号,如分享商业形态、女性成长的账号内容和人设,因其精准的受众和强粉丝粘性,受到品牌投放的青睐。
但对于 MCN 机构而言,在粉丝维护和商业变现之间,让博主走过更长的日子同样重要。毕竟机构花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才培养起一个账号,当然希望延长账号的生命周期。ciki 以小红书为例进行了解释:“在小红书,只要你内容好、数据好,哪怕只有 5000 个粉丝,也会有品牌方来找你,但如果一个账号急于在早期变现的话,对粉丝是一种伤害。因此,我们定下内孵博主的门槛是 10 万粉之前,不太接广告,甚至都不会上刊例。”
实际上,任何的达人都会经历成长和衰退的周期,如何在众多的达人之中找到适合机构发展的账号和赛道,在账号的黄金时间内发掘出尽可能多的商业价值,以及延长这个账号的带货黄金区间,正在成为考验一个 MCN 机构价值的关键。
但达人和 MCN 之间也不总是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明星与经纪公司的“分手”一样,达人和 MCN 之间的“分手”也变得常态化,甚至因此对簿公堂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MCN 与达人:矛盾丛生,利益驱动合作
据《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 2022 年 6 月,MCN 机构的数量超24000家;而这只是以企业经营执照数量计算,实际的数量可能更多。在这之中,有高达 70%的机构收入尚未突破千万级,只有 15%左右的机构能够突破 3000 万的门槛。行业呈现出一种金字塔型的结构,大量底部的 MCN 机构有可能无法撑过“寒冬”。
在这个 KOL 泛滥的时代,头部的 MCN 和达人注定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期,资本对 MCN 机构的热度退潮,不少机构面临自身回血的状态。相同的境遇也给到了达人侧,越来越多人向往着成为 top 级达人,但真正能够拥有百万、千万粉丝的寥寥无几,更多的人是被卷入到行业之中,或是没有任何曝光和资源,只有无尽的等待,或是陷入天价解约费用的纠纷。
在 DK 看来,机构和达人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机构是服务和支持达人的。只是行业内本身鱼龙混杂,几乎没有什么技术门槛,但凡有点资源的,都去开一家 MCN 机构;而这些小机构运营能力有限,不能够为达人带来价值,最终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此外,他也提及,达人做单个账号是具有偶然性质的,但可能这个成功让他们误认为自己有能力去成立机构,只是在签约了一些账号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培养签约进来的人,这也是一种现象。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上述的现象,ciki 向胖鲸解释:“的确是有这种情况,违约金定得很高,但说白了这都是一些小公司,一定不是头部的机构。还有一些 MCN 机构在签约的时候,承诺每个月给 10 单广告,结果一个月 1 单都没有。我们经常遇到这种博主希望改签到我们公司,但是能不能帮忙解决合约的问题。本来按照合同可以走正常的解约流程,但这些公司不放人,让你去打官司打个一年半载的,最后可能不一定上诉成功。”
只是,她也表示 MCN 与达人之间的矛盾,不光是公司的“锅”。业内部分达人会有自己的想法,有了影响力之后,对团队和机构不满意,认为自己有 IP 和变现的能力,不愿意去跟公司合作了,就挑团队和公司的毛病。为了达成最终的解约目的,在社会层面制造舆论,而公司迫于口碑的考量,可能会跟博主协商妥协,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就事论事,行业内很难说清究竟谁对谁错。回归到矛盾的核心,终究还是利益作祟。背后可能是博主对个人的发展与公司的目标不一致,例如某些达人比较“佛系”,不追求赚更多的钱,但机构是需要经营数据和盈利目标的,两者会因此产生矛盾;也可能是服务和收益的不对等,引发双方对利益分配的不满,像是有些达人在签约几年之后,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超过现有团队的水平了,或者机构对达人的服务和帮助无法达到要求,他们也会要求重新分配或者是解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 MCN 机构和达人的利益无法趋同,最终的分道扬镳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至于“冰山之下”的黑心 MCN 机构,伴随着行业的“退烧”,终究会随浪潮而去。
MCN 与 品牌:行业洗牌,品牌需擦亮双眼
MCN 机构就像一座桥梁,这头连接着达人,那头对接着品牌资源,在其中做好资源置换和利益输送的工作。和达人一样,品牌对 MCN 机构也是“又爱又恨”的心态。在鱼目混珠的机构之中,如何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简而言之,怎样不被机构“骗”,对品牌和代理来说也是一门重要功课。
DK 认为品牌投放最常出现的问题,一个是履约,另一个是效果。履约包括了达人是否去按时发布,发布的内容是否是品牌想要的,涉及到带货层面的话,带货的价格是否与约定的一致等。而在效果上,很多机构其实都存在刷数据的问题,从曝光到成交都刷。品牌有时候也会默认这种行为,主要是按考核标准来定,如果是曝光效果就可以刷,但如果是净利润这种的话,就刷不出来。
“说白了,品牌还是要有投放能力,不然跟MCN的合作也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ciki 谈到品牌方必须要提高自己辨别的能力,“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多,比方说,MCN 跟你说保 ROI,但整个执行的过程你是没有办法具体追踪的,期间就会产生各种不可预期的问题,ROI的评估和实现就显得有点不符实际。”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行业的不透明度高,现在也有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要么是找头部的账号合作,这完全取决于博主和机构的意愿;要么是找头部的 MCN 合作,全权交给机构负责,但是人家肯定给你推水号。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的,永远没办法去规避掉。
“这个行业肯定是比较乱的,毋庸置疑;未来 MCN 需要越来越正规化,至于那些不正规的 MCN 迟早要被淘汰掉”,ciki 解释了目前行业仍存在的几点问题。首先是企业合规化问题,这也是行业现在最大的问题,合法合规的税收筹划已成为这些MCN机构的迫切。其次是行业没有统一标准,达人很难在签约时判断机构的能力,去小机构怕被骗,就算是签约大 MCN 机构,还是有可能拿不到公司的核心资源。最后是行业的衡量标准模糊,无法像看品牌销量一样,去看 MCN 的数据,赚钱的机构也不一定是好机构。
不过,行业本身也不会持续处于混乱的状态,在越过高速发展期,进入平稳阶段后,行业也会迎来一轮全新的洗牌。
对于未来,DK 也表示能够支撑 MCN 机构活下去的,一个还是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可能是内容输出能力、沟通能力、直播运营能力、供应链能力或品牌资源能力;另一个是快速适应时代发展,在全局思维下,从微博、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到视频号,达人和机构有没有快速追溯渠道布局的能力,也是关系到存亡的关键。
结语
针对 MCN 乱象,归根到底在于,MCN 不是一项标准化的生意,而是定制化的。根据达人的内容类型、MCN 机构的制作风格、品牌调性,每一条广告都是不尽相同,由此带来的成本和结果的不可控。标准化、工业化是行业走向正规的第一步,机构之间的洗牌也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