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是跨渠道购物,就是ta在哪里都买东西。”
4月1日,在成都举办的2021年(第六届)中国快消品渠道创新大会上,亿滋大中华区副总裁朱忆菁带来了《新零售环境下,全域业务发展的思考与应对》主题演讲,她用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刻画了新零售环境的变化。
朱忆菁认为,品牌商面对新的零售环境,首先要明白这种变化背后深刻的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变化,因应这种变化来匹配资源和渠道,但在响应用户消费行为变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履约成本的高低,以寻求最佳平衡,品牌运营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消费者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
胖鲸整理了一些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
“单一渠道的购物频次下降”
朱忆菁指出,疫情下大家普遍认为线下零售的日子不大好过,但实际上传统电商的日子也没有那么好过,因为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渠道很多,线下商超、线上商超、社交电商、O2O、社区团购等等,选择多势必就会分流,所以造成消费者在单一渠道的购物频次在下降。
谈到食品饮料行业的渠道策略,朱忆菁认为,最能占据消费者“囤货”心智的是大卖场,而线上线下超市更多的是承担补货的角色,社交电商更多的满足“逛”的需求,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团购和社区电商则实现了“实惠”。
“打开app能够同时看到的商品数量只有4~5个,但大卖场的一节货架就可以放20~25个商品。一分钟大概可以看60~70个单品,但是上线虽然拿手机很方便,但是看100个单品其实也很费劲。所以囤货还是更容易在大卖场发生,线上线下超市更多的是补货,线上超市更是随手可得。而社区电商包括拼多多,我们觉得它们承担了普惠的心智。”
“便宜不是消费者一直选择你的理由”
无论是品牌商还是渠道商,都会形成一定的惯性,就是利用优惠来促进销售,但这样的增长其实很难持续。
朱忆菁在现场发出了一个拷问:“请问,便宜是能吸引消费者长期对你的品牌感兴趣的因素吗?”
她认为,消费者去拼多多可能会经历一个阶段,就是冲着便宜去买,但最终消费者还是会考虑商品,它是不是被需要,是不是够有趣。
朱忆菁提到亿滋也曾尝试拓展拼多多这个渠道,但因为无法长期承担物流成本导致的利润损失,而没有持续投入。“拼多多其实跟很久以前的京东一样,平台80%的流量是推销的,但是京东现在肯定大部分是搜索。”
因此,商品和品牌能够被消费者记住,很重要,当然做要到这一点,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传统零售的凋零在于我们不关心消费者”
朱忆菁提到,日本便利店之所以兴盛不衰,是因为日本便利店的体验非常好,而且对商品的选择和管理也非常发达,而国内零售业态升级的过程中没能做到更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不关心消费者”。
日本便利店的商品分布,是让消费者能看到ta过去经常买的10个商品,同时提供5个新的、陌生的商品。朱忆菁说道:“为什么我们电商发达,至少拿天猫来说,它会根据消费者7天的购物行为来做推荐,不管是收藏、加购、浏览或是购买,根据过去7天的习惯决定现在应该看到什么。日本的便利店,它货品更新的频率是一个月,它会根据过去4个星期消费者购买的频次来确定新的商品组合,所以它的货架是一个月更新一次。”
反观传统的线下商超,货架更新的频次就很低,可能一年才有两次大的调整,所以其复合增长率只有2~4%。而一个月调整一次的便利店,复合增长率是10~15%,而每个星期都在调整的淘宝和京东,它们的复合增长率能够达到30~50%。
线下业态的蜕变,除了被动的接受O2O、社区电商的数字化趋势,也要以丰富、便利、时效、信赖的商品服务,实现货场体验的升级。
“关注卖家秀和买家秀”
通过对消费者在线上超市的购物路径分析,亿滋发现,从接触商品到完成购买,平均有11个触点。
“就是说,你要彻底搞定ta,要在11个触点上都比较努力。当然如果你是我们的竞品,你想接触我们的消费者机会也挺多的。但是我们是不是需要在每个触点都要花同样的力气,当然不是。”
朱忆菁说,通常第一个触点很重要,消费者关心对多的触点也很重要,购买前的最后一个触点也很重要,但核心没有那么复杂,“尤其对食品饮料行业来说,搜索还是一个关键,三分之二的消费者买零食饮料还是靠搜索,实在想不出来买什么,就会看分类导航。而不论怎么开始,ta总是会看内容,最重要的内容就两个——卖家秀和卖家秀。”
卖家秀即商品详情页,就像每个商品都有包装一样,做得更好差别就会很大。除了图文也可以做短视频,而不论什么形式,都要想好“你最重要的消费者是谁?你想跟ta们说什么话?”。
买家秀即商品评论。“买家的评论是最有说服力的,其实新锐品牌特别关心商品评论。我们的建议是关注前100个评论,因为消费者正常来说会看10~20个评论,一般看了三五个好评之后就会看一下差评,ta会关心差评到底是什么。”她说,好的品牌商很关心差评,尤其是新品,消费者对产品不熟悉,ta更关注差评。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新品,我们也在看能不能用柔性制造的方式去做,推出后的1~3个月内,根据消费者反馈做商品的调整。”
朱忆菁还提醒大家注意商品和品牌的区别,“好的品牌是有情感的,是在消费者当中有共鸣的。”
本文为胖鲸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请联系:emma.zhang@socialon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