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小米官宣了造车计划。第一年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人们在见识了雷军的豪气以外,也有不少对于小米造车的质疑。一方面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堪称惨烈,另外一方面也是小米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积累并不足。和如今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上的玩家相比,小米并没有任何优势。如果只是寻找一家代工车企,并将小米生态链上的产品搭载到小米汽车上,并不足以能够撼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
不过和小米相比,还有另外一家智能网联汽车里的“隐形大佬”。2021年,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中的百度和阿里已经亲自下场造车,两家公司分别和吉利以及上汽合作,以求在最短时间内能够推动车型的量产上市。以目前国内对于造车的热情,腾讯亲自下场造车恐也是箭在弦上。而就在最近,腾讯接连传出和奥迪以及恒大在车联网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奥迪,会将腾讯包括微信、QQ音乐、腾讯地图等应用引入奥迪自己的车联网系统MMI中,腾讯也将借机进入豪华品牌市场,成为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智能网联汽车是腾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智能手机之后,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互联网巨头较量的下一个重要战场。百度、阿里、腾讯都已经在智能网联汽车有所布局。之前上汽荣威RX5凭借搭载的阿里斑马系统一炮走红,使得彼时处于低潮期的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绝地反弹。但随着斑马系统的重要性逐渐提升,上汽和阿里因为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上汽希望可以专享斑马以及其背后的阿里互联网生态;而阿里则必然希望能够最大程度普及斑马在国内前装市场的搭载率。理念上的差异,让斑马错失了在国内发展的黄金时机,也给了腾讯和百度在车联网领域加紧布局,抢占市场的机会。毕竟从生态角度来说,BAT的生态都是非常完善的。尤其是腾讯手握微信这个绝技,是国人目前社交以及办公必不可少的平台。前段时间博泰联手上汽通用五菱起诉腾讯垄断,也是因为车载微信使用的缘故。
无人驾驶领域,腾讯也拿下了深圳测试的牌照,开始在深证进行无人驾驶测试。而早在2018年,就曾爆出腾讯的无人驾驶车辆进行测试的新闻。不过和百度的Apollo相比,腾讯在无人驾驶领域的进展相对比较落后,不过好在腾讯也拥有包括高精地图、场景数据、仿真以及硬件平台在内的全套能力。在当前无人驾驶商业化前景依然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腾讯来说,小步快跑积累相关的工程经验和数据,是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
车联网和无人驾驶之外,腾讯下一步要做的应该是更多地深入到底层技术的开发上。以特斯拉研发成功的无人驾驶专属芯片为例,日后的无人驾驶必然会使得这种高算力芯片成为标配。目前BAT、华为等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芯片公司,而芯片之外,手握大量资源的腾讯,也需要对车联网、无人驾驶甚至新能源汽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梳理布局。新四化时代的汽车,再也不是主机厂决定主导一切的时代,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产业链上的主导权。这点从国内外主机厂纷纷与宁德时代、LG建立合资公司就可见一斑。而建立合资公司采购电池的同时,真正有雄心的内外资车企还将目光投向了自研电芯,特斯拉的无极耳电池、大众四条电芯技术路线同时并行等,都可以成为腾讯下一步发展参考的案例。
下场造车,可以再造一个蔚来
在未来的造车模式上,腾讯也可以采取和百度、阿里比较类似的模式。利用传统主机厂的纯电动整车平台以及供应链资源,这样既可以避免前期在建设工厂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毕竟工厂建设和设备购买,动辄都是百亿计;同时也能利用主机厂的造车经验,规避一些初期造车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造车初期,特斯拉、蔚来都曾经在量产前遭遇过不小的麻烦。
不过凡事皆有两面,寻找传统车企代工,需要确保一个前提,也就是能够要求这些代工企业投入足够多的资源用以相关配套。毕竟代工的利润并不丰厚,对于车企来说,在品牌上也并无助益。如果腾讯寻找口碑、实力较强的代工企业,时间一长,很难确保代工企业会不会和自己同心同德;而如果寻找便于自己掌控的车企,其实力相对就较为一般,需要腾讯自己在整车制造领域花费更多的心血。
从公司层面来看,腾讯2020年的净利润达到1598.5亿元,按照蔚来创始人李斌所说的200亿造车门槛来看,腾讯是有底气来进入造车领域。无论是从特斯拉,还是从现在的蔚来市值来看,如果腾讯可以在新能源汽车或者智能网联汽车上能够有更大的作为,再造一个市值600亿美元的蔚来并非没有可能。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腾讯拥有先发优势
对于今后的汽车产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变革是和技术变革处于同等重要的作用。以蔚来为例,其虽然推出了产品力较为均衡的整车车型,但其推出的换电商业模式、客户运维上的圈层营销等,都成为蔚来身上难以复制的Icon。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智能汽车和现在的智能手机无异:主机厂可以通过开发专属的应用,吸引客户订阅下载,从而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此外,主机厂也可以吸引第三方应用开发者,类似于APP Store一样,激发大量的软件从业人员开发出更多更有意思的应用,主机厂同样可以从中提取一定的费用。为了推广这些应用,可以给用户免费体验,并提供按天、按月甚至按季度的收费方式,甚至可以注册一个腾讯汽车超级会员,提供打包服务等,这些新的商业模式蕴藏着大量的商机,会为主机厂带来除了汽车和配件销售之外新的收益。
微信、王者荣耀的成功,证明腾讯对于国内消费者的解读有着自己独到之处。如果可以把相关经验应用到日后的腾讯客户运维中。未来,腾讯大可以推出更多戳中国内消费者现有痛点的车载应用,那都会成为腾讯汽车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腾讯汽车的最大理由。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进行一轮深刻的变革。它正在从人们的出行工具这样一个单一场景逐渐衍生开来,正如同十多年前开始逐渐流行的智能手机如何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智能网联汽车未来也一定可以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个深刻的影响。哪家企业能抓住这样的商机,就意味着哪家企业能够享受到这一轮技术革命的巨大红利,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寻找到新的增长极。华为虽说不直接造车,但是给这个不造车加了一个期限——三年。小米从今年年初开始也一直辟谣自己下场造车,但最终还是官宣了自己的造车野心。至于腾讯,凭借车联网在汽车圈子中有了大量的布局之后,造车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