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假期结束之际,#远程办公#被迫提上日程,成为全网热词,也引发了一场全民SOHO行为大赏:
“以前996,现在007,一睁眼就要开会了。”
“每一次视频会议都如同一场睡衣趴,时常还有猫猫狗狗出镜。”
“从前每天最痛苦的就是爬出被窝去上班,现在我躺在被窝里好想念我的工作台。”
……
轻松在家工作的理想 VS 残酷的现实,其间落差引发了广泛讨论,而这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更大的社会趋势——「工作生活一体化」(work-life integration)必然来临。
在此之前,本文将预先与您分享“工作生活一体化”这一未来小趋势,包含:
- 一、为什么会有“工作生活一体化”的趋势?
- 二、当下的中国“工作生活一体化”试运行
- 三、接下来会遇到哪些挑战?
- 四、启示:我们需要做什么?
(友情提示,内容干货满满,阅读本文约需5分钟)
一、为什么会有「工作生活一体化」的趋势?
1),什么是工作生活一体化?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曾提出过这一概念,认为是时候改变人们看待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了。而意外的疫情,在中国更早地拉开了这一时代大幕的一角。
「工作生活一体化」正式提出,来代替工作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他们认为后者将工作和生活作为两个对立的部分来看待,使二者总是处于相互竞争的位置。而「工作生活一体化」是要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创造协同效应,包括:工作、家庭、社区、个人生活与健康。
2),为什么会发生工作生活一体化?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自古以来,工作和生活就是不分家的。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大臣们除了上早朝“开会”,其余时间都是在家办公的,夜里常挑灯伏案,只是他们未必看待成加班,可能还觉得夜深人静文思泉涌。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模式,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始执行8小时工作制,集中办公让通勤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习惯,中国也在1995年正式采用国际工作制。
然而,当下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正在挑战这种固定的模式。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工作和生活的疆界重新变得更为模糊。现如今,996成为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而许多年轻人也以“社畜”自称。
当「工作」与「生活」相对立的时候,这就是个问题,人们害怕工作过度“入侵”生活。高盛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on在两年前说过“技术的进步意味着我们必须24*7小时随时待命。而且,每个人都被要求随时保持畅通并即时回复消息,工作和生活几乎没有界限,也没有休息。”这在中国好像已经司空见惯了。
而当「工作」与「生活」可以融合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当我们在谈「工作生活一体化」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希望是在谈论——自由。与其说寻找自由是渴望完全没有约束限制,不如说是寻找有益的约束,那些符合我们本性和世界现实的约束。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一个人的自主性、自觉性呈正相关,在职场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3),不可抵挡的时代必然:
关于未来工作的蓝图:由三位研究人类资源管理大师David Creelman, John Boudreau和Ravin Jesuthasan共同著作的《未来的工作》一书对以上现象有更具体的前瞻性讨论。书中谈到传统的雇员社会正在消失,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将被“扁平、放权和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取代,而传统的岗位定向导向亦将被任务定位导向的工作设计方式取代。作者认为,现在90%的全职工作岗位会在未来20年“消失”。
同时,在未来,企业的工作可以交由内部员工、外包公司、人力资源平台、自由工作者、合作伙伴来共同完成,任务的灵活分配导致了工作合作模式的多样化,目标和责任变成了促进工作的力量。这意味着,没有一成不变的组织架构,任何技能和工作领域都可能达成跨界。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维尔命名的哈维尔创新定律:未来的创新是聚合式创新,从各种不同领域内现有的模块化的技术,进行创意的合并组合,可以推出全新的高估值的产品和服务。
在我们即将发布的科普读物《对未来的提问》中,将分析多个未来会发生的场景,其中之一便是游牧式生活与工作,驱动这一改变发生的因素有:
- 技术变革: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输速度的提升、效率工具和智能助手、云计算,技术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亦打破了人们的沟通壁垒,在未来更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办公模式。
- 年轻人对工作的期待改变:相比阶梯式竞争思维,年轻人渴望的不再只是职称的升级,还有拓展个人兴趣和能力的边界,他们对工作的定义正在发生改变。虎嗅在2019年的一篇调查中表明,90后择业时,对于自由管理方式和时间表的重视程度已经和薪水福利相当 。
- 公司的工作模式改变:与其倚赖阶梯式的雇员制度,公司更加需要灵活的合作制度。随着管理认知的转变,工作时间将不再作为考量因素,取而代之的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成果考量。
- 时代需求导致职业类型结构的改变:机器开始进入职场,和人类协同工作,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人工智能也是未来的趋势。程序化的工作将逐渐被取代,而人类无可取代的创新力、好奇心、人文艺术、科学的想象力、等等,将会形成未来的职业发展主轴,而导致职业类型结构的改变。
此次疫情期间,一个全世界志愿者协作助力武汉抗击疫情的项目,让我们窥探到了无国界高效工作的未来图景——wuhan2020开源项目。这个仅由几人发起的项目,在短短一周内,呼吁了近百人参与进来,各司其职。有交互、平面和视觉设计师负责项目logo和视觉,翻译人员负责输出英文页面、新闻和信息,程序员和开发者们负责处理数据转换、小程序、前端应用等问题,还有大批非技术类志愿者负责收集疫情期间的信息等等。仅靠三个主要的协同办公软件Github、Slack和云墨文档,就达成了有序且高效的合作,建立起医院、工厂、采购等信息实时同步的数据服务,召集全世界的力量,帮助武汉自组织救援工作更有效、更准确地开展。
这样人人平等的网状协作模式代替了层级分明的管理模式,不同职能和领域的人根据任务进行跨界组合,沉淀全人类共同的知识与经验,形成一个个可以灵活变换的合作团队。每个团队又嫁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社群,相当于一个大公司的规模。几人呼吁,近百人参与,在一周之内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审核、同步及网站搭建,管理了一个超过2000人的社区,服务了数百万人。
二、当下的中国“工作生活一体化”试运行
1),试运行1.0版:混乱中的全民远程办公
灵活办公或自由职业在近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羡慕,也有很多的书和文章在鼓励人们做出相应的选择。对于“居家办公 Home Office”或可以在任何地方灵活“游牧办公”模式,这样的心理层面的“自由感”是人们对“工作生活一体化”较为浅显的理解。
而且,这实践起来其实是非常难的。看上去光鲜的自由职业者,在技术管理还未发展的当下,需要的是非常严厉的自我管理体系。“在家里其实非常容易分心,我室友的猫经常在我电话会议的时候来找我“,”如果没有强迫自己反人性的自律,我觉得我会坚持不到半年“——这是来自两位自由职业者的声音。
当下的全民居家办公,人们已经陆续感受到了其难度:
- 沟通不便且低效:我们在疫情期间做了一个小调查,很多人表示主要沟通工具是微信,不仅消磨时间和耐性,沟通温度的缺失还会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 办公设施及环境氛围不宜:有占一半的人表示在家办公难以聚焦,也有一部分人表示设备受限,目前居家办公并未能给到人们需要的办公氛围。
- 管理层与雇员信任不足:雇员会花更多时间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度,同时还担心自己的工作成果无法被正确评估,而也有管理层表示担心长期在家办公会造成管理失控。
- 缺乏自由时间管理能力:在远程办公试运行阶段,996变成了007,很多人表示一睁眼就要工作,全天随叫随到,不知不觉就在电脑面前坐了一整天。缺乏对时间和任务的主动规划权,想象中的“自由”反而成为一种束缚。
短期内我们能做什么?
推动效率工具的研发与运用: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提升效率的办公工具,比如华为Welink、飞书、钉钉、腾讯会议、zoom等协同办公软件的使用频率空前高涨,但依然有一些特别技能工种的办公需求无法被满足。
设计更有效率的远程团队协作模式、项目管理体系、以及线上管理方法或工具。比如线上的工作坊与头脑风暴产品、更便捷的多项目管理系统等。
指导使用帮助管理时间和日程的工具或方法,比如日程管理助手与时间管家、智能提示等。
鼓励更具有人情味的沟通:如更有趣的视频会议背景、音频会议开始前的温情提示等。
管理层和员工之间需要构建更强的信任:信任是能使这样的工作模式继续的必要前提,赋予员工更大空间,激发主动负责的热情才是解决之道。
2),晋级2.0版,普及灵活的工作模式
人们都想要灵活的工作模式,背后的动因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习惯夜间思绪更流畅的人们希望更多发挥晚上的时间,而需要接送孩子的父母希望更早开始和结束在公司的物理时间。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最适合的通勤时间应该是上下班总共不超过1小时。但在超大城市工作的人,都逃避不了上下班的通勤高峰。
为了更好地顺应个体对于灵活度的需求,以及错开高峰期提升通勤时段的效率,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不再按照打卡时间计算考勤,很多员工可以自由选择上下班时间,但坐班制依然是主流,只是员工在职时间的分配已经不像传统那样受到监管。
3),终极3.0版,时间空间灵活:生活融入工作、工作融入生活
第一层次是,生活融入工作:
与强制要求员工专心工作相反,越来越多公司选择顺应长时间工作所带来的必要生活需求,开始提倡多元化办公环境,鼓励员工更灵活地安排在职时间,比如设置哺乳室、健身房、零食角和游戏室,甚至养上几只猫主子。
Google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率,作为一个拥抱前沿思维的公司,他们鼓励员工设计自己的办公环境,规划自己的办公时间,满足了员工在办公时间合理处理其他生活事务的需求,让员工从压迫的“工作感”中解放出来,获得一种自在的“生活感”。
目前许多商家和品牌针对办公场景生活化的产品开发已经屡见不鲜,办公室养生壶、胶囊咖啡机、办公室桌面装饰等都是「工作生活一体化」带来的商业延展。同时,在办公楼周边的生活设施也越来越丰富,健身房、美容院、早托机构等越来越普及。已经有广告公司会为员工定期开设办公室瑜伽课程,或者制定专门的下厨日,用美食来抚慰员工的日常。这些种种生活化的突破和尝试,都是品牌和商家介入的契机。
真正的一体化,是工作与生活真正的融合:
我们的当下,距离工作与生活的真正融合还有很长的距离。这要求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作、家庭、社区、个人生活等创造出更大的协同效应。
去年,一位斯坦福经济学家和他的一名在上海拥有旅游代理商的学生做了一个试验,让一般的雇员可以选择在家工作。试验长达9个月时间,最终结果是工作的效率提高了13.5%。也发现,员工真正需要的,是自由选择空间的权利,而并非一定要在家办公。
Bill Gates去年谈到,他认为公司能给员工提供的最重要的福利就是:灵活的工作安排(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哈佛商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中也表明,那些可以自由决定工作地点的员工,最终会变得更忠诚、高效,且更能为公司节省成本。而早在2016年,Vodafone一项大型调查就指出,75%实行弹性工作制度的公司中,有83%的企业表示生产力增加。
2019年2月开始,普华永道在香港、内地和澳门正式试行WeFlex灵活工作安排,超过1.7万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地点和衣着。其实,WeFlex这种灵活工作机制在欧美已经超过40%,在一线城市的互联网或高科技创新公司已成趋势。有些公司依然存在坐班,但允许员工一周可以有1-2天在家办公。伴随着“斜杠青年”的流行,公司也在调整自己对人才的管理,制定出新的合作模式——越来越倾向于,将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员工。
三、接下来会遇到哪些挑战?
1),环境设施层面:
这次疫情期间,许多公司支持远程办公的产品和服务都处于应急上阵的状态。目前远程办公尚不能满足人们真正的期待,也缺乏相应的设施支撑人们适应生活场景下随时随地工作,协同办公软件、共享办公空间尚未大范围普及、且存在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要全面达成「工作生活一体化」,办公相关行业急需技术革新与商业创新。
2),行业属性层面:
不同行业在「工作生活一体化」的进程中步伐差别很大。相对于互联网类、文化传媒类行业,传统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则会缓慢很多。但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这些行业的许多工种势必会被取代,人们的工作对创新性要求更高,自然需要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来鼓励创新思维的开展。
3),公司管理层面:
当下居家办公时期,许多管理问题显露出来:远程管理、成果汇报、绩效评估等等。一方面,有的管理者认为只要员工出成果就好,在哪里工作都一样,有的则对员工非常不放心,甚至出现开视频监工的情况;另一方面,许多员工觉得频繁汇报劳心劳神,但又担心自己的工作成果不能被合理评估。这些都是推行工作生活一体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4),个人发展层面:
首先,是对自我的发掘和对个人热忱的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对立现状,反映出的是工作领域的热忱缺失。如何帮助人们寻找自己的热忱领域 (Passion Point),是接下来无论是商业领域和公益领域推动的方向之一。
同时,还面临自律的问题。大部分员工早已习惯了被安排的工作时间与作息,平日里渴望逃离体制束缚,而一旦真正脱离这些规范,却反而变得不知所措,996变成了007。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VS. 还未形成的自律。每个人都面临着发展管理自己和效率的机制。懂得驾驭自由的前提是,自身足够自律。
四、启示:我们需要做什么?
答案无疑是拥抱未来。企业和个人都会需要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努力创新和改变,帮助员工和消费者/用户共建更美好和谐的,工作生活一体化的未来。
1),开发更多元的办公空间:
在未来,需要有更多元的商业空间,满足未来人们的游牧办公与生活需求。
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在发展相关的领域,比如WeWork为企业灵活缩放租赁空间和规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日本兴起的胶囊办公室,为随行办公人员在嘈杂的车站等区域提供了随时随地的安静空间。越来越多的办公型咖啡馆、氪空间自由座等相继出现,配合智能设备的即租即用功能,团队可以通过手机预约会议室,协作型办公也得以脱离办公室的限制。
除此之外,开发居家环境下的办公空间,实现住宅与办公室的融合,也正在成为建筑业顺应时代潮流的探索。2015年,来自美国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Thomas Dolan 就写过一本书《零通勤住宅》,其中探讨了「工作生活一体化」的规划与设计,设计出美国第一个专门的生活工作一体化综合建筑。
这次疫情期间,许多人吐槽被迫在家办公的环境问题,比如“在餐桌前工作莫名吃了许多零食”,“在客厅工作小孩隔几分钟就喊一次妈妈”等,都反映出我们对居家环境的设计需要因为工作方式的变化而革新。
不但如此,居家办公的衍生需求还要延伸到社区的规划中。对于下午3点看场电影,晚上10点在酒吧附近开电话会议的人,要达成模式之间的自如切换,的确需要提供更多便利。社区食堂、社区图书馆、共享办公区域、24小时儿童托管服务等都应随着「工作生活一体化」的变化而重新设计。中国的城市也在开发综合的多元社区,例如上海以五角场为核心来规划综合大学城、商业、社区、休闲娱乐的多元空间体。
2),提供更多样的工作模式、协作平台、以及相应的技术、产品与服务:
发展更多样的工作模式,和匹配的支持与绩效评估模式,而不只是灵活的工作地点、网络、与时间。
开发适合不同类型的公司和人才的协作平台,并匹配公司运营所需要的职能与管理体系,适应团队的灵活组成和效率管理。
开发更能帮助工作生活融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更流畅的视频会议技术、全息投影、会议中的定制化形象和场景、空间的智能切换(如在居家或外在空间切换成相应的模式)、提升效率和帮助养成自律的智能助手、适合办公和居家通用型商品、新型职业与个人效率管理咨询、适应多元场景和时间的综合性社区服务配套、等等。
大趋势下,还有很多利基市场和超细分市场等待被发掘和开拓,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
3),营销仍需以人为本来定义场景和体验,并进一步打破边界:
「工作生活一体化」将催化人们注意力的碎片化,催生新的消费需求,改变既有的决策场景。同时,也为营销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叙事空间和更多样的沟通机会。
首先,以人为本,是由行为定义场景,而非物理时间和地点:品牌传播与创新应当注重以人为中心,这早已是营销人奉行的基本原则。而由于未来工作生活方式的个人化发展,场景融合的未来对于营销的挑战是巨大的。这对将产生更高的数据要求,无论是对于数据的累积还是运用,都会需要颗粒度更细的消费者行为探测,从而对不同场景进行重新定义。
再次,品牌连接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将建立在更深的层次:工作生活一体化的趋势会使得都市人生活中很多原有意义上的“场景”在不断进阶。在这样的趋势下,品牌将有更重要的角色,与更多的机会,在更深度的层面帮助消费者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无论是思考产品创新,还是沟通与销售层面,品牌须针对重新定义的细分场景设计相应的沟通与产品体验,围绕消费者在不同场景的具体行为去设计相应的体验。而除了功能性的利益点,情感上的利益点和连接度将变得更为重要。比如,KEEP试图通过促进自律来帮用户获得更自由积极的生活方式,NIKE激发人们敢梦和行动,塑造更强的自我原则和突破,将slogan改为“JUST DON’T QUIT“鼓励大家不要轻言放弃。
最后,进一步打破边界:边界在逐渐消失,当下的营销已经进入多人群、多品牌、多渠道、多场景的全面铺设状态。我们需要通过跨平台的数据捕捉信号,来全平台架设更加个人化的路径和触点的战术打法,来真正做到媒介与平台的打通和融合。这不仅要求搭建强大的第三方的平台来打通各互联网生态体系的数据,比如群邑搭建的mPlatofrm就是对接了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来实现跨平台的效率与精准度的提升。同时,未来的发展也需要各生态体系之间进行更好的协作。
结语:关于工作的真相,不变的终极境界
UPS企业创新与战略基金副总裁 David Lee在TED发表过一次演讲,主题为《为什么未来的工作不会让人觉得是在工作》,“我相信预防我们未来失业的关键是,重新发现人类自身,创造新一代以人为本的职业,来释放我们尚未被发掘出来的天赋与热忱。”
面对这一群翻滚在「工作生活一体化」浪潮中的人们,每个人真正的诉求是什么,最终能让每个人在此之中获得自由的是什么,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个体在工作中追求精神自由的热情,让工作成为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超越的途径,永远是关于工作的真相。
传统企业可以管理人的工作时间,却无法管理人寻找与发挥自我价值的热情,而通过一体化趋势下创新的商业形态和与之适应的创新营销方式,或许我们可以给这种“热情”以更大的叙事空间。运用传播的力量,创造出基于“热情”之上的工作潮流、职业价值与生活方式,人们才会愉快地让”Job”真的成为”Work”,让工作真的成为生活。
本文参考资料——
京东无界营销:打造碎片化场景时代的精准营销https://mp.weixin.qq.com/s/9Az4eI4QoxSr6vXqKSklDw
IWG集团:灵活办公已成为人才争夺战的决定性因素https://js.qq.com/a/20190415/006121.htm
Google办公环境设计的背后思路https://mp.weixin.qq.com/s/bNKivnqwF6dvyfDSQpoi1w
未来20年,90%的全职工作将要消失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9352.html
Why jobs of the future won’t feel like workhttps://www.ted.com/talks/david_lee_why_jobs_of_the_future_won_t_feel_like_work
Bill Gates Says This 1 Employee Perk Is Most Important. A New Harvard Study Backs Him Up https://www.inc.com/bill-murphy-jr/bill-gates-says-this-1-employee-perk-is-most-important-now-a-new-harvard-study-backs-him-up.html
Work/Life Integration https://haas.berkeley.edu/human-resources/work-life-integration/
比咖啡馆安静 “流浪办公”成为年轻人新需求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7161395514269555&wfr=spider&for=pc
《WeWork上市折戟陷入困局,但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的探索刚刚开始》https://36kr.com/p/5260460
《未来的工作:传统雇用时代的终结》
如何加入到 wuhan2020 开源项目,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https://blog.csdn.net/Datawhale/article/details/10413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