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听懂商品的“语言”
临近年末,各大平台大促小促不断,对用户而言,下半年是消费的高峰期,也是品牌去做转化,生意增长最重要的节点。
过去,为了达成高效的转化,品牌始终遵循着“认知-认同-认购”的思维模式。然而,在数字营销时代,随着信息流转效率的提升,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路径正在被模糊,甚至被跨越。
消费场碎片化,用户仅靠直播或短视频,在 30s 的时间内,就能通过 KOL等信任媒介实现“一键下单”,跨越认同,完成从认知到认购的转化;与之相成对比的,在需求驱动购物决策时,用户却往往带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更倾向于自己熟悉的或有信赖度的品牌,因此在淘宝京东的榜单上,前排都是行业的头部品牌。
而这种差异化的消费者行为路径,所造成的多元消费决策的背后,是由商品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既有内在也有外在,包括商品所属的种类、大小、数量、价格、品牌、使用场景等因素。
因此,只有更好理解商品的特征,分析出内在的逻辑,并表达给广告系统,才能找到最适合品牌自身的营销策略。
利用快慢思维,提升人货匹配效率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思考,快与慢》中,他提到了人类思考的两种模式,快思考和慢思考。快思考,即依赖直觉、无意识的思考;慢思考,即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
映射到消费,快思考的模式易形成“冲动消费”,而慢思考的模式易形成“理性消费”。很明显可以看到,不同的思维定式的区别,在于人和货品的匹配逻辑不同。
基于人货匹配的广告系统,能够在人群标签的基础之上,增加货品特性的维度,参考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多重因素进行投放,并通过投放反哺到品牌的选品,进一步优化投放的链路。
接下来我们将从货品的角度出发,基于快、慢两种思维模式及引申的消费行为,自然分离出的短链路、长链路两种基于「理解力」的营销模式。
种草,即拔草
短链路,顾名思义商品从种草到拔草的路径很短,适用于快思维的直觉决策,类型上多为服饰、食品、日化等。通常,该商品在品牌力上相对弱势,更强调实时的强引流;因此,以直播和短视频为主的投放策略,和简单直给的叙事逻辑,通过短时刺激多巴胺分泌能带来直接的卖货效果。
白小 T 于 2019 年成立,是一家新消费浪潮下的国货服饰品牌,主打 T 恤单品类,通过线上渠道起家,在一年内做到了 10 亿 GMV,成为服饰赛道的一匹黑马。白小 T 的快速崛起,既是抓住了线上的渠道红利,也是找到了适合年轻品牌成长的投放营销策略。具体来看:
其一,确定好商品定位。白小 T 的新品速干 POLO 衫,圈定了简洁的设计、舒适的面料、材质的科技属性等定位,从以上差异点进行投放,并匹配对应的受众。在这一过程中,不是简单从品牌的人群画像出发,而是从商品的角度来理解。
与传统的「人找货」不同,白小 T 采取的「货找人」,是借助腾讯广告电商行业投放平台,为旗下商品按照特征建立“关键属性”,如品质、运动、面料、科技感等,统一系统中的标品单元和个性的商品单元,基于此来做投放管理。这样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广告系统对商品本身特性的理解来做出判断,推测这款产品更适合什么样的人。
其二,打造直购卖货链路。根据大单品的策略和服饰行业特性,在投放上,白小 T 选择了“直购”的形式,在直播/短视频中强调商品的讲解,直接面向产品卖货,再与小程序、落地页等联动,打造出“无需跳转、一键下单”的转化链路,营造出直给不费脑力的决策。
在素材的选择上,白小 T 会制作一些具体情景的短视频素材,例如,当一个人出门的时候,突然发现身上的白 T 有污渍,这是大部分人穿白 T 的痛点,通过场景展现出来,顺其自然植入“白小 T”防泼溅的特性,就能激发用户的购买意愿。此外,白小 T 还会运用“xx 明星同款”、创始人亲自上身代言、工厂实拍素材等流量玩法,打造出爆款素材。
而在稳定增长阶段,可以用“商品智投”进行放量,在保证成本达成的情况下,由AI系统负责广告的智能调控和持续优化,帮助商品触达更多广告平台上的目标人群,快速提升商品成交规模。
对于白小 T 这个 case ,卓尔数科负责人王心路总结认为,投放引爆的基础是让系统理解货,知道谁是潜在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商品库的建设是最关键的一环,要尽可能把商品的信息、卖点都补充清楚,建议是将其他渠道中该商品的特征补充到关键属性中;在货品管理方面,也可以尝试多使用电商行业工作台,随时看看商品的投放状态,随时进行策略调整。
从效果来看,通过腾讯广告电商行业投放平台的产品组合策略,白小 T 在卓尔数科的帮助下,7月消耗环比增长 139%,ROI (投资回报率)环比增长 19.58%,CTR (点击率)环比增长 23%,CVR (转化率)环比增长 15%,都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种草,后拔草
长链路,则是商品从种草到拔草的路径较长,适用于慢思维的理性决策,这类商品的品牌力强,客单价也更高,已经存在一定数量的忠实品牌客群;因此,以潜客挖掘和促成转化为目标的营销链路才是最适合的,通过人群投放、不断种草和集中转化的方式,实现品牌的长效运营。
一般而言,潜客挖掘和促成转化的最大机遇来自于上新和大促的两个节点。
以日常上新场景为例,用户对品牌的新品不敏感。因此,品牌在推广新品时面临的三大难点是,新品曝光难、成本波动大和冷启动通过率低。这时候如果我们仍然采取“人找货”的方式,自然感觉空有力气使不上劲。但是换个思路,从“货找人”的角度找好对应的关系,也许能为孵化新品提升成功的概率。
“货找人”的基础是建立好完善的商品库,通过商品类目细分,商品利益点的描述,以及同类型商品价格的探索,快速帮助找到新品匹配的人群,提高人货匹配的效率。
尤其在新品缺乏数据量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投放,在建立商品库之初,品牌和服务商会参考同价格区间、同类型,或者绑定行业头部、数据量比较大的爆品为标品,扩大数据的基础量,方便正负样本建模,提升广告投放的准确度。
此前,在安踏儿童的一波上新推广中,上海亦芯借助腾讯广告全面商品化的能力,帮助其建立了商品库,结合新品的特性探索高转化的人群;并使用“上新易”商品营销策略产品监测整个新品周期内,投放管理的效果,根据实时数据再去优化广告素材等资源的投入配比。
从新品起量的结果看,安踏儿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升:平均起量速度提升180%,下单成本环比降低18%,投放量级环比提升200%,销售额更环比提升260%。
大促场景则略有不同,大促前后用户已经有消费的预期,品牌之间竞争的是流量的大小和效率。除了提升曝光之外,品牌要做的就是,在成本可控下,选出最有可能成为爆品的商品,将人货匹配的效率拉高,并通过前期蓄水,最大限度利用流量完成转化。
大促期间,选品的核心要考虑到大促的转化目标。在日常建立商品库的基础上,对商品库的信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尤其品牌往往有多个产品线和 SKU,需要根据目标用户、产品功效、场景和痛点等优化好商品标签。
以斯维诗为例,在微盟的帮助下,他们很早就搭建了自己的商品库。为了应对大促,斯维诗根据具体产品的使用场景/功能进行组合搭配,推出了礼盒和送礼套组,包含了净肝片+胆固醇搭配使用的套餐形式,以及单产品的一组周期组合,来促成销售的转化。
投放也是大促期间品牌营销策略的另一个重点。一般而言,大促期间的流量抢夺是品牌竞争的基础,甚至于,品牌为了能有好的 GMV 表现,还会在大促期间承担一部分的 ROI 下降和UV 成本上升的心理预期。
为了提升流量蓄水和转化的效率,一方面,斯维诗配合上新易、商品智投、一方数据等产品能力,提升品牌流量抢占的能力,探索出更大范围的、更精准的目标人群。另一方面,也会配合平台侧的营销活动,获取足量流量扶持,抢占优质点位。同时,结合 DPA 等产品能力,对消费者进行千人千面的多产品展示,配合动态化的落地页承接流量,一键高效转化。
结语
快慢思维对比来看,当下时代,消费者在两种模式间反复横跳,并且呈现出分裂,决策快的“越来越快”,慢的“越来越慢”。
消费行为本身难以预测,单从人或货单向匹配的角度是无法全面覆盖的,用户并不会因为自己是商品的受众就一定会去购买该商品,还需要看该阶段这个商品自己是否喜欢或适合。
腾讯广告基于上述的理解,引入了商品的全新视角,试图进一步解构消费行为本体。腾讯广告电商行业投放平台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从商品、用户、推荐(匹配)这三个维度入手,一方面在用户侧持续洞察消费者,另一方面,建立商品侧的语言体系,协助广告主准确表达商品特征,同时提升系统对于人货高效匹配的「理解力」。
除了白小 T 、安踏儿童、斯维诗以外,越来越多商家在运用这套人和货的「理解力」体系。这是腾讯广告在全面商品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电商营销场景投放的一次实践,对于腾讯生态全域而言,流量的经营点很多,但站在品牌和商家的角度,这些怎样成为品牌增长的动能,还需要广大的品牌、服务商和腾讯广告一起,去持续优化这一份「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