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胖鲸「未来品牌十问」的第3篇内容
学术界与业界从来都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各有其宝贵价值。在快速变化的繁琐日常中,学术工作者往往更擅长看到那些不变的原理,并从历史中找到规律,指导未来。
胖鲸2020未来品牌年度榜单的第三位嘉宾就是来自学术界的专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殿元
一、「品牌」
“今天讲品牌特别强调三度: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但是我认为其实比它们更重要的是依恋度。”
胖鲸:
您对「品牌」的定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殿元
我认为品牌是目标人群对产品形象的整体感觉和认知。品牌无法固化和描摹清楚。一旦消费者认同你的品牌理念,就会被植入这样一种精神,当他接触到品牌时,就会被唤醒。
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应该由两股力量组成,一股是营销的推力,一股是品牌的吸引力。营销是什么?营销是让产品「跳舞」,是产品自己在折腾。而品牌可以让消费者「跳舞」,如痴似狂,不能自拔。
李光斗把品牌比喻成「丘比特之箭」。「丘比特之箭」是说品牌把消费者吸引过来。「丘比特之箭」其实有两种:「铅箭」停留在欲望阶段,代表转瞬即逝的爱与激情,这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与愉悦感;「金箭」则代表深深的眷恋和永恒的爱情,它需要经历欲望、容忍与依恋三个阶段。
真正理想的品牌活动应该是后者,它包含了三个阶段,感官刺激,容忍错误,最后是长时间的相依相伴,走完一生。现在很多品牌只做到了第一阶段,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后面两个阶段,让消费者长久被你的品牌魅力所吸引,没办法离开你。今天讲品牌特别强调三度: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但是我认为其实比它们更重要的是依恋度。
“1985年的美国和今天的中国经济大环境相似…当时美国企业最喜欢做的就是促销,请明星…但是奥格威并不看好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促销…他的观点振聋发聩:广告不是成本,是投资。”
胖鲸:
您认为打造「品牌」在当下的市场对企业来说是越来越重要了吗?品牌和生意的关系是什么?您认为品牌和规模有必然联系吗?您如何看待增长与品牌的关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殿元
增长的本意是增加和成长的意思,是营销和品牌的合体。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增长,更多是一种狭义的理解,指生意上量的增加和积累。它和促销对接,和企业的营销活动对接。
增长和生意的关系就像赢棋的两种方式:前者是长远布局,过程中先亏几子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不断校准方向和战略,最后赢得胜利;后者是专门吃子,把对方的子都吃尽了,自然也就胜利了。
我更倾向于前者,着眼长远,关注企业战略。关注生意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只关注生意,忘了品牌建设。奥格威早在 1985年的时候就提醒过:到了该敲响警钟的时候了。他劝当时的很多美国企业不要将资金太多投入到促销,而应该更多投入到广告。在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中,“广告是对品牌形象的长程投资”。今天的中国企业家仔细推敲这个论断是有警示意义的。1985年的美国和今天的中国经济大环境相似,一片繁荣,持续向好。当时美国企业最喜欢做的就是促销,请明星,搞活动,打折优惠。但是奥格威并不看好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促销。面对在广告投入面前犹豫不决的企业,他的观点振聋发聩:广告不是成本,是投资。这成为广告行业的经典论断。反观今天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活跃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众多企业,想靠促销获得永续发展,是不可能的。
二、「品牌塑造方式」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企业很难做品牌。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信任。”
胖鲸:
品牌是坚持价值观的过程。当下的媒体传播环境(及其对消费者日常行为和购买决策流程的影响)是否对构建品牌的方法有影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殿元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企业很难做品牌。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信任。因为缺少信任,所以急功近利。买东西的人不信任卖东西的人,总觉得还可以更便宜;产业链上下游相互也不信任,只关注当下这一单的交易成果,不讲品牌的长远规划。
在今天中国市场,品牌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将会有更多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行动。菲利 普科特勒的利基市场概念告诉我们,任何企业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一件事干几十年,就能成就一门好生意。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环境让企业赚钱很容易,但未来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发展一定会遇到障碍,消费者会捂紧他们的钱包。想要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企业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去吸引他们。我一直认为外部经济环境的挑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会是一件好事,当他们发现赚钱并不容易的时候,就能更加明白专注做好一件事的价值,这也是企业建立品牌的最好时机。
我经常会在课上和同学们讨论,品牌的营销组合到底更像拼拼图还是更像搭积木?过去会存在一个咨询规划公司为企业描摹好品牌的形貌,然后企业可以通过更优的营销组合走到这个计划好的目标上。过程中方式方法的改变,是搭积木效率更高还是拼拼图效率更高?我没有办法做出准确的回答。因为我一直不认同品牌会有一个最终可以抵达的地方。我认为品牌是一个在做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结果。你问大家对耐克的认识,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关于耐克的品牌理解。
“一个成功的品牌就是让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理解。”
对消费者的信息触达路径变多,企业可以运用的工具、渠道和媒介环境今非昔比,企业建造品牌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过去做品牌靠的是“塔式营销”,今天做品牌则是“波浪式营销”。“塔式营销”因为传播环境相对稳定,可以统筹规划设计,营销代理商说我投了电视、报纸、杂志,就可以形成结果给到品牌主了。但今天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在互联网的“海洋”环境中,品牌取得的营销结果诸如关注量、点击量、转发量,亦或是产品销量,这些阶段性的成果都无法让品牌确立竞争优势,网络时代对于品牌来说,是个“速朽”的时代,可以快速成名,也可以一夜凋零。一招制敌、一剑封喉,这些理念对企业建设品牌不能提供好的参考和反馈价值,今天做品牌是一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事。波浪式营销就是说,今天消费者形成品牌印象的过程,就像被一阵一阵的波浪卷过,在接连不断的洗礼中感受、参与、体验,并不断形成对品牌的认知。一个成功的品牌就是让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理解。
“今天我们说网红,说的是传播意义上的影响,不是生意上更不是品牌意义上的影响。”
胖鲸:
网红产品/品牌与品牌不能划等号,但能够成为「网红」是否会成为走向「品牌」的必经之路?(如果某个产品/品牌能够在一个特定群体里受到喜爱,愿意被这个群体里的个体分享,则可以称为「网红产品/品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殿元
网红品牌是伪概念。只有品牌,没有网红品牌。当你称它为网红的时候,最多只能在特定的时期叫它“名牌”,但它不一定能成为品牌。品牌是两个概念的合体,“品”和“牌”,网红品牌更多的只涉及到“牌”,但“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可口可乐推出歌词瓶火了,一般不会说它是网红品牌,它有百多年的历史,在创业初期也不见得多红,也是要每年拨出大笔资金做广告,一点一滴积累。今天我们说网红,说的是传播意义上的影响,不是生意上更不是品牌意义上的影响。
今天很多企业基因不好,他们要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机会赚快钱,迅速炒红,然后变现,最后回笼资金。基因不好,品牌很难发展起来,因为这和品牌建设的理念相违背。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创始人没有这个觉悟、耐心和眼光,它是不能成为品牌的。
“我不看好大公司能通过改革变得比小公司更快…小公司是针对个体的需求变化即时反应才会这么灵活。大公司面临‘不改等死’,‘改了找死’的窘境。”
胖鲸:
近年来,「大公司」在新锐品牌面前屡屡受挫。市场对大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组织架构模式提出了质疑。产品研发、市场传播、渠道间的高度分工(脱节)的模式不再具备优势。而效仿互联网「产品经理」的高度融合模式似乎是解决方案。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殿元
我经常做一个比喻,小公司是在大海里游泳的,所以它能切身感受到海浪冲击自己的皮肤。大公司不一样,它是在船上等汇报的,所以它感受不到当下海洋已经发生了变化。小公司能迅速发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实时监控、深刻洞察、精准判断。公司的核心能力在于构念和反应的能力。大公司也有这方面的尝试,海尔早就在内部提出结构性改革,永辉超市也是基于互联网共创的理念在做新的探索,但是看下来,思维和机制的惯性,还是“自己动刀子比较难”。
我不看好大公司能通过改革变得比小公司更快。从趋势上来说,整个世界是朝着碎片化的方向演进的,消费者自我个性将会得到越来越明显的表达。过去企业捕捉不到这些信号,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企业是有可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每一个消费者偏好的收集,和每一个消费者的充分沟通。
所以这也意味着,未来商业世界它的发展逻辑不再是整体性,不是结构,而是碎片化的,散点式的,是解构。大公司的优势是利用已有的资源找客户,这在传统的商业环境中,占尽先机,小企业望尘莫及。
但今天的商业环境最大的变化是顾客找商家,技术的赋权让消费者在很多程度上掌握了主动权,个性化的施展让小公司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容易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小公司是针对个体的需求变化即时反应才会这么灵活。大公司面临“不改等死”,“改了找死”的窘境。
三、「未来品牌」
“偶像(品牌)释放出来的一点点权限(自发组织支援会等)都会令粉丝们欣喜若狂,其实不过是葛兰西意义上的“新霸权”而已。但人是有思想的,有主体性的,在他人权威笼罩下的快乐终究不是发自内心的。”
胖鲸:
一位知名投资人曾说过,他决定要不要投资一个品牌时,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这个品牌是否拥有一批喜欢到会为其“疯狂”的品牌粉丝。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一个品牌拥有「品牌粉丝」的能力,是品牌走到未来的必要条件吗?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殿元
要谈未来品牌,社群经济要比粉丝经济更高明。粉丝怎么称呼自己?李宇春的粉丝叫玉米,郭德纲的粉丝叫钢丝,易烊千玺的粉丝叫千纸鹤……这些称呼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指称物质,把活生生的人物质化、原子化,以便更好地操控。所以粉丝经济的逻辑就不难理解,那是一种严密的、刚性的、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我要摆布你,你要对我顶礼膜拜,你要做这个做那个。偶像(品牌)释放出来的一点点权限(自发组织支援会等)都会令粉丝们欣喜若狂,其实不过是葛兰西意义上的“新霸权”而已。但人是有思想的,有主体性的,在他人权威笼罩下的快乐终究不是发自内心的。社群是品牌建立一个平台,人和人在其中寻求链接,鼓励大家在里面一起玩,释放真正的欲求,还原人的本性,找回人的尊严。现在有很多品牌宣示自己是生活方式品牌,其实是在为“生活者”搭建可以享受你自己的生活和社交的自由世界。这样的品牌很有前途。
胖鲸:
近十年来,一批中国初创品牌在较短的时间内,树立了鲜明的品牌个性,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的品牌粉丝。这些品牌打造者会问,引领十年也许没那么难,但如何能像经典品牌那样,100年了仍然能获得消费者的喜爱?您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殿元
面对不断寻求变化的中国消费者,多元化肯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在中国,“十年做产品,百年做生态”,想想雕爷,早先做阿芙精油、后来开面馆,之后又做了河狸家,每个都做得不错,看看阿里、腾讯这些互联网巨头,支撑起这些商业帝国的一定不是一条腿,我总结下来会认为,成功十年,需要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成功百年需要做生态、布棋局。中国市场太大了,有很多商业机会,有充分实现多元化、生态化的可能。但多元化、生态化要有一根线,要经营用户群体,跟着用户变化,时刻记住商业机会的后面是“生活者”的生活世界的延伸。品牌只要一直抓紧自己的用户,就能走向经典,要有自信。唯一的挑战在于,你的品牌不要受品类所限,防治被“跨界打劫”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有“跨界意识”,百年品牌不是企业在某一个品类的象牙塔里规划出来的,是目标消费者的生活世界延伸塑造的。
四、「人」
胖鲸:
对于在企业中负责品牌建设的同仁,有何经验和建议分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殿元
企业内部做品牌有很多机会。过去企业做品牌需要依靠外部代理公司,但今天是互联网时代,很多品牌都有了自己的平台、自媒体渠道,品牌自主运营的空间扩大了。这也意味着品牌负责人有了更大更宽广的舞台。很多创意总监离开广告业,去往平台公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除此之外,现在对速度要求更高了,很多工作没办法外包,只能自己做。更多的机会出现在内部in-house。
胖鲸:
对于中国新一代拥有品牌理想的(通常正在资本和市场的夹击下苦苦坚持的)创始人们,有何经验和建议分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殿元
企业家想要长久经营,对管理技能要求很高。融资进来了,规模扩大了,企业家如果不能处理好与外部投资方的关系,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内部组织架构的关系,那么火过一段时间就必定会消失。
生存是艰难的,能够活下来的就可能成为下一个传奇。初创企业大概率是会死掉的,但回归个体来看,未来中国的希望其实也还是寄托在这些企业身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创始人迎难而上,选择创业这件事,就非常值得人尊敬。
2020未来品牌年度榜单提名进行中
来看看哪些优秀的品牌已经上榜了吧!
图上显示品牌为截止11月25日已被提名品牌
离未来品牌提名截止还剩2天
快来送你心仪的品牌上榜!
关于未来品牌Brand of the Future
过去5年里胖鲸一直在为行业发掘更多具备未来品牌价值的企业代表,不论是像可口可乐、宜家等拥有丰厚积淀的经典品牌;还是像 Supreme、YOHO!、NARS 等持续自我突破的成熟品牌;又如 POPMART、pidan、乐纯(可口可乐)、YES!IC等兼顾增长速度与质感的新锐品牌。
我们所认为的未来品牌(Brand of the Future)是指那些更有可能将当下生意的成功延续到未来的品牌。能走向未来的核心原因在于它们将自身的存在意义与所传递的品牌体验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与平衡,而这体现在商业模式设计、产品、渠道、以及品牌建设的方方面面。
而我们也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品牌价值观和心目中的未来品牌代表,因此我们联动业界、学术界、商业财经媒体和投资机构共同提名和选评「未来品牌 Bran d of the Future」年度榜单,也欢迎您的加入,送您心目中的未来品牌上榜!
扫码查看更多提名品牌 或 填写表单送它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