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凯奇最近发布了主题为《人生百米》的短片,以此为切入点,探索舒适的价值。
短片中,马东与四位不同背景的人对话,与他们分别同行“百米”,聊聊人生百米能有什么走向——一位看护认知症障碍老人的工作人员在日常无微不至的照顾中修行自我,拳击教练在竞技中释放压力,而退休的“北京大妈”则在超现实主义的摄影作品中突破自我。

马东正在介绍《人生百米》
他们之中,有人在舒适圈中疗愈焦虑,有人在舒适区中积蓄力量,有人敢于突破去挑战未知从而能创造新的舒适圈……
这一立意将品牌形象与关键词“舒适”的绑定进一步加深,在斯凯奇主办的“舒适峰会”现场,马东一上来就“灵魂拷问”斯凯奇中国总经理陈孝哲:“舒适”这条赛道,真的有竞争力吗?

马东发问斯凯奇中国总经理陈孝哲
传统营销中,品牌们很爱在“刺激性”上做文章。无论是鞭策性标语,还是叛逆宣言,都讲的是“不舒适”——鲜明的、逆反的个性。
标新立异的态度瞬间点燃消费者情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建立记忆点。
而“舒适”的卖点似乎过于基础,很容易被默认为刚需配置,无法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斯凯奇如何将“舒适”的价值主张从基础刚需升维?
舒适峰会上,马东主持了一场非典型辩论会。邀请喜剧演员闫佩伦、鑫仔,博主“北京大妈”母子,以及斯凯奇门店销售代表和斯凯奇中国品牌与产品营销副总裁冯健聪一起,将“舒适”的这一争议性推向台前。

现场再现《奇葩说》辩论
围绕“旁观者是否应该砸醒舒适圈内的人”展开,不专业的辩手们以跳脱的观点碰撞,成功炒热了现场的气氛。
辩论中,冯健聪列举了孕妈妈、医生护士、快递小哥等特定人群对舒适感的极致需求,打破“舒适=老年化”的刻板标签。
这场辩论并非是为了决出胜负,而是将“舒适”的价值推向更高维度:斯凯奇倡导的“舒适”不止步物理感受,也并非鼓励惰性,而是为消费者在舒适中探索人生可能。
正如陈孝哲解读的那样:“舒适并非躺平,而是个体与自我、环境和解的状态。”
关键词绑定后,斯凯奇真正的目标在于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辩论赛”本身就是一场说服与被说服的对决。于是,这场看似开放的业余辩论赛,实则帮助斯凯奇升华了品牌主张:
舒适也是追求。“正因为‘舒适’,斯凯奇是全场景、全年龄化的,具有更大想象发展的空间。”陈孝哲强调,品牌在产品上的“舒适观”不仅限于健步鞋,还通过该基因延伸到其他运动产品,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舒适需求。

Slip-ins闪穿鞋
舒适也有态度。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将“舒适”喻为“一碗白米饭”——看似平淡,实为生存根基。陈孝哲也进一步表示:“舒适的状态就是回归初心。斯凯奇不只是卖鞋,更是希望通过一双双鞋去连接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斯凯奇中国总经理陈孝哲
从《人生百米》短片中不同个体的选择隐喻,到辩论现场“一线销售也见过很多快递小哥、医生护士、孕妇等群体需要一双舒适的鞋”的具体案例,斯凯奇始终在唤起消费者对“舒适”的情感共鸣,转化为对品牌的价值认同。
正如陈孝哲所言:“让科技回归人性,让运动回归生活,让斯凯奇的品牌价值回归社会责任,就是斯凯奇in China for China的理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