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可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目前仅有10%仍然存活在市场中。而其余的90%,在时间的洪流中,被大浪淘沙悄悄地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留下来的老品牌也面临着发展迟缓,裹足不前的困境。
但近几年,不少家喻户晓的老品牌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重回人们的视野,频频在热搜“复活”,这背后究竟有何神秘的力量呢?
官方自黑最为致命,蜂花众筹换包装
蜂花,一个风靡80、90年代初的老国货品牌。创立于1923年,作为名副其实的百年企业,10年仅涨2元,但不做广告,不动基本配方,坚持高性价比的营业模式,即便它拥有着全亚洲最大的护发素产业基地,却也在悄无声息地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一次独特的市场机遇让蜂花的衰败迎来了向生的转机,用户的意外调侃与蜂花的真诚回应,凭借“哭穷”频上热搜,也因此获得了隐形资本的青睐,在各大平台上保持着高热度的关注。
而这一次蜂花也没有让众人失望,“自我检讨”包装太土,在视频平台上发布新包装,还听从网友建议,录制了“潮流”短视频做宣传。而被网友嫌弃越改越土时,蜂花也选择积极听取建议,保持着与消费者的高频互动,让评论区直接变身为蜂花设计部门开会现场。当网友关心经费问题时,蜂花也选择了调皮回应,在老用户们担心从小用到大的品牌要倒闭时,董事长甚至亲自录视频澄清,国货老牌在董事长的真诚加持下,再度冲上热搜。
从单一的热点事件延续到一连串的营销动作,蜂花打破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固有形象,也顺势破圈进入到了年轻圈层中。不可否认,老品牌拥有着新兴品牌无法跨越的魅力,蜂花笨拙又朴实的包装和广告,实力派的质量和口碑,极大的反差形象戳中网友的心,也为它带来了实际的转化,在一天爆卖2万单。
蜂花本次的爆火存在着较强的偶然性,但是在偶然之中也存在一定的必然。从市场层面来看,高品质的产品是企业稳步前行的前提,具有稳定品质保证的国货能够获得消费者与资本的青睐实属必然。而资本的流量是一把双刃剑,短期的热度能让企业起死回生也能让企业再度跌回谷底。网友为拯救国货而激起的“野性消费”保质期太短,如何依托热点事件把握住风口,重新夺回市场份额,或许才是蜂花未来将要面对的难题。
国货老品牌集体“密谋”回归,张小泉重获新生
从蜂花的爆火中不难看出,老品牌复兴具有天然优势。相比新品牌,它们本身就具有占有用户心智的特点。老产品的形象早已刻画在用户脑海里,这就会形成过往品牌营销红利,而这种营销红利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能够快速被唤醒。
近四百年历史的老品牌张小泉便是如此,作为商务部的认定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其剪刀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内部机制老化,品牌意识薄弱,科技含量低等因素成了它的生存路上的致命因素。
直到2014年,杭州张小泉和上海张小泉合为一家,同归到富春旗下。与此同时,张小泉掌门人张国标也将老字号交班给了年仅28岁的女儿张新夏手中,迎来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死水微澜”的老字号被注入了源头活水,在资本运作下开始了自己创新变革之路。
在被资本控股以后,张小泉集团在产品种类和销售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产品种类上开始注重细分市场,比如开发了专用的“厨房剪”。在销售渠道上,他们也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新渠道,线下跟商超联合,线上开始直播,这几年还开启了跨境电商的探索。而在品牌营销上则通过品牌植入的方式,在美剧《汉尼拔》和《中国有嘻哈》等电视剧和综艺中精准触达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
而这些改变所带来的收益也直接体现在张小泉集团的中报成绩中,今年8月张小泉集团披露公司主营收入3.3亿元,同比上升31.72%;归母净利润4425.35万元,同比上升34.86%;扣非净利润4328.87万元,同比上升35.19%。同时张小泉也成功凭借亮眼的营业成绩在今年9月6日在创业板上市,摘得了“剪刀第一股”的头衔。在上市首日,张小泉股价更是大涨394%,市值最高达到了60亿。
遗憾的是,对于张小泉本次上市,经济市场给出的反馈却褒贬不一,当张小泉越做越大时,消费者的满意度开始大不如前了。成功上市无疑可以更好的借助资本力量提升品牌支撑力、增强人才吸引力,为企业的长期成长性加注筹码,但张小泉在产品的技术创新、品质更应该被重视。非理性的资本市场在期待张小泉讲出更多更好的品牌故事,但理性的消费者则期待张小泉能创造出更优秀的产品,张小泉的重生之旅无疑还有更长远的战略路径。
老品牌的新生,没有统一的模板,需要要根据自身特质,制定不同的方针策略。张小泉在品牌之路上也曾找错过方向,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剪刀领域转向不锈钢锅产品系列,结果让品牌进入了停滞不前的局面,希望这一次重生归来的张小泉可以早日找到最正确的道路,在复兴品牌的同时不忘初心。
古早潮流图腾翻红,回力重回巅峰
提到国货老品牌,回力作为国内现代制鞋品牌的始祖,近几年的逆风翻盘也给了不少品牌启示。回力诞生于1927,早在60年代时就已经是潮流图腾般的存在,脚踩一双白色回力球鞋更是当时京城的一大时尚装扮。但在九十年代后期,伴随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回力连同中国橡胶产业开始一起走向了没落边缘。
近几年国潮火热,也引来资本的强势追逐。2006年,华谊宣布对回力进行独家投资,重新组建了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继续生产回力牌球鞋,这也就是我们目前在市面上看到的回力鞋。
但回力真正的转机却是从一个“误会”开始,2008 年,好莱坞明星奥兰多·布鲁姆在曼哈顿片场出现脚蹬一双回力鞋,引发了国内网友热议。但其实精灵王子穿的这双鞋并非回力,而是和回力曾经同属上海胶鞋厂的飞跃牌球鞋,但这一奇妙的“误会”也让回力鞋成为了被追捧的国货潮牌。
从那之后,回力成功凭借着国货情怀、IP联名、明星带货等一系列的营销策略疯狂跨界出圈,硬生生给自己劈开了一条生路,回力的营业额也呈现出火箭般的增长速度。在2008年回力仅仅卖出了1.5亿的销售额,而到了2017年,回力已经取得了60亿的销售业绩。
但近几年关于回力抄袭的丑闻在网络上蔓延,曾经一经推出就爆火网络的回天之力引发鞋圈群嘲,照搬OW x Nike的设计手法,就连官方解释也苍白无力。而The Ten系列的匡威,在回力的汉化翻一下,“VULCANIZED”变成了“硫化胶底”。除此之外Nike、Vans、Adidas等各大品牌基本无一幸免。在网络上回力甚至被人戏称:“我们不生产爆款,我们只是爆款的搬运工。”
所以老品牌想要成功复兴,其实并不容易,仅靠情怀、靠怀旧,显然不行,即使能够获得流量和关注,也面临着更为严苛的市场考验。因为消费者可以把品牌捧上去,也能把品牌摔下来。
回力的重生得益于一定的市场机遇,但在机遇之后的如何实现“老树开新花”则更需要品牌自身的创造力。回力只有认真吸取过往的教训,踏踏实实从产品、定位、模式、推广、品牌等各个方面同时进行创新升级,才有可能走的更久更远。
不蜕变,无新生从不同的国民品牌复苏中可以看出,“资本”与“情怀”固然重要,但却不是老品牌复兴的“万能药”。没有高品质产品做保障,一切所谓的创意营销,也不过只是空中楼阁。国货被追捧,既体现了国货的实力与魅力,也反映出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态度,但这一切也需要依托在产品之上,而我们的国货老品牌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民族品牌是屹立于时代中的一道光,时间的积淀,历史的沿革是一个老品牌所独有的财富。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还有大批的老品牌亟需复兴,在资本的介入下,企业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下进行自身的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才有可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