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视剧《三体》影视化成功后,电影《流浪地球2》蓄势待发定档大年初一,两大史诗级科幻作品轮流上阵再掀科幻热潮。随着两部科幻大作的播出和定档,它们的口碑、票房,播放量、以及商务成绩也开启了拉锯战。
综合来看,《三体》和《流浪地球》同科幻,却不同“命”。电视剧《三体》毁誉参半,动画版又是骂声一片。而作为曾创下中国科幻创票房高点的《流浪地球》,到了第二部观众期待值依旧被高、而宣发和商务因为有了第一部的铺垫依旧能打。
毋庸置疑的是,这两大科幻作品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有值得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当中国科幻站在分叉路时又该如何前行?
中国科幻剧本、特效是基底
国人情怀成有效助推
毫无疑问,科幻是国产影视作品中最为稀缺,也是最难做改编的题材类型之一。这一点从动画《三体》播出后的市场反馈中就能窥探出,“对IP的还原程度”是原著粉是否买单的因素之一,而动画《三体》真正做到了“去其精华,自创糟粕”。
到了电视剧《三体》,口碑就有所扭转。有部分原著粉因为电视剧对原著的高还原性打出了高分,不过还是有一部分人对剧中简洁的场景和摄影不太买单。
看来,作为一部IP改编的科幻作品,除了需要扎实的科幻文本及高度还原原著外,还需要高水平的场景特效制作能力与之匹配,而这也是衡量一部中国科幻作品的质量指标。
平心而论在这一点上,电视剧《三体》做的并不差,但它更偏向游戏质感的特效技术,这是由于其背后的出品方腾讯多年以来的操盘经验加持。
电视剧《三体》囿于故事文本限制,需要以年代剧的拍法还原昔日红岸基地的场景,又要通过科幻效果展现科学实验场景的真实细节,当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干的场面进行融合时,多少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电影《流浪地球》在这方面的困扰相对小一些,而它的难点在于可参考的内容少,在第一部中行星发动机、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细节都需要从零构思。不过有了前作的铺垫,《流浪地球2》想必在特效场景上会有所突破,观众的期待值自然也会被吊高。
不过平心而论,《流浪地球》第一部的成功是在市场环境等内外部条件合力加成作用,但在中国科幻不断内卷的情形下,《流浪地球2》是否能打,拼的是影片本身的硬实力。
对于一部科幻作品来讲,特效场景确实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流浪地球2》作为一部登录大银幕的电影,在这方面相对优于电视剧《三体》。而电视剧《三体》碍于篇幅限制,不能完全把特效场景做得面面俱到。
从《流浪地球2》官方释放的预告片来看,特效场景主要集中在地球濒临毁灭的大灾难场景、人类内斗的激烈空战、以及爆炸名场面上。目测,这又会是一个“人类拯救地球的生死之战”简单故事文本,不会有过多的情节设计。
因此“重特效,弱剧本”将会是《流浪地球2》的特点。电视剧《三体》恰与之相反,其原著本身的庞大世界观,庞杂内容体量,能否做好影视化首先要看对原作剧本的处理。从目前的播出内容来看,电视剧《三体》在对原著进行了极大程度还原的同时,也对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原作中的理念维度也有了影视化呈现。
事实上,两部作品同样是作为中国科幻大作,对内容文本的注重程度取决于原著作品本身。《三体》传递的是“世界性宇宙科幻”的概念,它讲述的是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幻想,《流浪地球》则是“本土视角”下的爱国科幻,理念高度不尽相同。
《流浪地球》的火爆除了自身制作精良外,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有效助推了影片热度。这也合理解释了为何《流浪地球》在中国塑造票房成绩,海外观众却不买单的主要原因。《流浪地球2》则会是对中国科幻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探索。
电视剧《三体》则代表了“中国科幻”进击全球的决心。虽然《三体》目前的口碑热度还不能比肩国外的《阿凡达》、《沙丘》等大作,但它用自身证明了中国科幻没有故步自封,从动画到电视剧以及正在孵化的电影,都在力证中国科幻正迈出大胆的一步。
营销点燃科幻内核
中国科幻商业版图该如何扩张?
如果说科幻作品的内容特效是内核,营销则是点燃内核的一把火。
在聊这个话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下电影营销与电视剧营销间的区别。电影营销是周期性的,电视剧营销是阶段性。按照过往电影营销的操作周期大多从影片上映前一个月,做到映后两周。但如今受市场环境的影响,留下的时间可能会更短,如今片方更倾向于“短平快”的事件营销。
在整体营销上,《流浪地球2》可谓是高举高打。在去年11月11日,影片就举办了“小小白点发布会”全阵容首次亮相。在发布会前期片方吊足了悬念,官方首发的一张来自小破球的“加密电码”,为影片发布会带来流量和关注度。
在营销理念上,《流浪地球2》延续了第一部主打“中国式亲情”。12月中旬《流浪地球2》官方发布影片预告,并打出了“吴京刘德华同频思念告白”的话题,发布了系列主创物料。“亲情”或许烂俗, 但好用,尤其是在这个家人团聚的春节档,《流浪地球2》更是深谙此道理。
往往影片找准营销点能先声夺人。在电影上映的前一周,《流浪地球2》便开启了集中营销模式,主演与科学家梦幻联动直播、刘德华吴京隔空唠家常出演“陪伴”主题曲《细水长流》、主创直播间揭秘幕后故事为观众送新春祝福等营销动作轮番上阵。
但不得不说的是,《流浪地球2》大开大合的营销盖过了影片内容本身。
而电视剧营销则往往是阶段性的,讲究根据每集的剧情进行持续的营销运营,慢慢助推剧集的口碑热度攀升。电视剧《三体》在宣发上没有电影这般声势浩大且略显常规。基本上是预告、海报、金句剧照、剧集卡段、片场花絮等常规物料轮番上阵。在宣传点上偏向“硬核”,而非向《流浪地球》讨巧式的情感向营销,剧集口碑大多靠原著粉用爱发电或是自来水引流。
如果说在世界观架构、内容设计上,《流浪地球》需要向电视剧《三体》看齐,但是在营销上《流浪地球》确实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对于科幻作品来讲,精准的营销能够有力集中目标受众并触达到多类型片的观众,不过或许电视剧《三体》想要触达的偏向“科幻迷”这一小圈层群体。它的终极目标是”三体宇宙”的搭建,不断扩张它的商业版图。
如今《三体》已推出系列高口碑衍生作品,如广播剧、动画、相关系列图书等,进而完成”三体宇宙”的搭建。三体宇宙虽已搭建但市场过于庞大,涉足较浅,除了电视剧《三体》外,其他领域似乎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不过随着电视剧《三体》的热度逐渐攀升,三体IP也成功蓄热。三体宇宙CEO赵骥龙在采访时表示:”三体IP孵化理想状态是内容和衍生各占一半营收。”,这背后是《三体》布局商业化领域的野心尽显,虽然《三体》宇宙的搭建还处于前中期,不如《流浪地球》这样已火爆的IP市场实力强,但《三体》未来的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不出意外,这又将是中国顶级科幻在内容和商业领域里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彼时《流浪地球》或许已感受到了《三体》的威胁,两大中国顶级科幻IP已从内容到商业已经展开了全方位的布局。
但中国科幻起兵较晚仍属于前期阶段,两部作品的面世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科幻的实力,但中国科幻面对外部市场夹击以及内部创作土壤的影响仍面临着困境,尤其是在科学底蕴薄弱以及相关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又该如何破局?
创作团队不能操之过急,还是要用心讲好“中国科幻故事”并在制作实力上持续加强,目前中国科幻作品对于特效技术难点也有待突破。而营销本身能够为作品锦上添花,也有不少优质的作品输在了没有营销,不会营销上,“内容和营销”两条腿走路才是明智之举。
如今《三体》的初步成就也传递出了市场信号,不能过早的追求商业成绩,在做好自身IP影响力的同时逐渐打造商业版图,想要走的高、走的远切勿本末倒置。至于即将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能否为中国科幻再创新局面,还需让子弹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