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多年,归来仍困于商业化
一条#B站UP主发起停更潮#的话题,让B站站上了风口浪尖。
4月2日,这一话题突然冲上热搜榜单,有媒体报道称,多位UP主密集地公开宣布暂停更新,大部分表示平台收益减少、收支难以平衡是停止更新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近期内,B站确有两个头部UP暂停更新,也有零散的UP主因为各自的原因选择了停更。一位B站内部人士依依(化名),向胖鲸表示,他也是在热搜上看到这一事件的,“其实这不是突发的,这些up主发表声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也谈不上什么「停更潮」一说”。
B站关于“停更”的视频列表
无论话题的背后是夸大其词,还是确有其事,引起争议的根源还在于大众对于B站商业化能力的质疑。
其实这已经算是老生常谈了,在独特的圈层文化和社区氛围下,围绕B站能否做商业化,怎么去做商业化的讨论,用户、平台和品牌之间已经有过数不清的讨论。
近年来,B站用它强势的破圈行为表明立场,宣告了对商业化的迎接态度,只有源源不断的商业能量注入,才能保证内容平台的活性。
然而,随着用户体量越来越大,如何在保持平台特色,与迎接“金主爸爸”的自洽之中找到平衡,是平台需要重新思考的。
为什么又是B站
这已经不是B站第一次引发大规模的争议,可以说自破圈行动以来,围绕B站的议论成为了继爱优腾之后的互联网又一流量密码。
关于本次「停更潮」背后的原因,不少UP主和媒体也都有各自的分析,总结下来,主要集中在市场大环境承压、品牌主预算缩减、创作者被迫“内卷”等原因之中。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是今年的经济形势并没有如预期般反弹,而广告主越来越看重效益和转化”,依依说明,而B站在这方面的营销链路打造上并不占优势,当然也有平台规模和影响力,没有与后端共同成长的原因。自身的配套服务没有跟上平台的发展,花火产品的基建、UP主运营策略和在B端的影响力打造等环节都在“拖后腿”。
在社交平台营销专家、 Indigo social CMO 杨锡钞看来,回到B站的社区属性上,其生态定位是以年轻Z世代文化生活交流社区为主,在很多品牌市场部眼里,B站就像是「品牌抗老精华」一样的存在,“但现在,很多品牌更关注的如何健康地活下去、而不是与Z世代更好地相处下去”。
新海诚在B站宣传新电影
作为非必需的选择,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B站成为最先被品牌主“抛弃”的选择也不难理解。
“短视频和直播也为这些中长视频UP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前者短平快,后者卖货频次高,且在国内覆盖人群广,一定程度上挤压了UP主的生存空间”,一位品牌主欧文(化名)向胖鲸表示,巨大的成本和营收压力都是摆在UP主面前的现实考量,“好的内容每天都有,我相信有能力的UP主还会继续做,而停更的UP主也会好好复盘内容或者继续研究其他平台”。
同时,社交平台营销专家、 Indigo social CMO 杨锡钞认为,大部分淘汰掉的账号,是经过品牌方考量,在商业变现能力较弱的娱乐性质账号,即便这些也是维持平台社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B站的护城河还在。
内容是一门长期主义的生意,到目前为止,B站依旧是无法被取代的重要品牌营销阵地,集年轻化、社区、内容创意为一体。这些是B站长久积累的优势,但如果不设法对现状做出改变,这也可能会成为软肋。
“我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推动内部改革的契机吧,让平台内部加速迭代、策略聚焦、协作提效”,依依认为,只要社区在,B站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品牌“流浪”B站
累,是做B站营销的第一感受。
创作者累。对UP主而言,内容是需要耐心孵化的,尤其是优质的创意内容;平台也在不断扶持具有创意性的UP主和内容,从内容平台的逻辑来说,这并没有错。但,从现实因素来看,有足够耐心长期投入做内容的品牌和代理商,正在慢慢减少。
相对地,品牌主和代理商也累。想要在B站取得红利,还得懂内容、懂平台生态。欧文认为,无论是长期投入内容还是脉冲型打法,代理商要帮助品牌解决的是控制预期,如何解释好B站的特点、UP主的选择、与品牌和产品的结合。但问题又来了,“有多少品牌主和代理商了解B站特色呢?既然选择B站,就要有打长期持久战的心理准备,GMV和ROI当然可以有,但还有更适合用这个指标衡量的平台不是吗?”欧文发出质疑。
B站UP主“- LKs-”正在解释自己停更的原因
这背后,也是平台能力与品牌需求的错位。社交平台营销专家、 Indigo social CMO 杨锡钞直言,品牌主和代理商是否可以换个思路,用衡量内容创意的视角去看待B站,就像市场部原本对待「内容」和「媒介」是两套衡量标准,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用「媒介投放」的视角,去追求「内容创意」的ROI、销售转化。“直白点来说,品牌主会要求拍视频、做平面创意的广告公司承诺销量吗?会让公关团队考核带货能力吗?”
如果说创作者和“金主爸爸”之间的微妙平衡还可以用复杂情况来说明,那么B站在后端运营上的“跛脚”可以说是自己埋下的恶果。
大众调侃B站为“小破站”,官方却不能当真,理所当然为服务打折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营销自动化工具,到数据指标的验证回溯,这些都是困扰品牌主和代理商,来B站做生意的要素之一。
当然也不乏在B站闷声发大财的品牌,只是能坚持长期主义的品牌何其少,并不能养活B站这一大家子。
我们当然认可B站的价值,但愿不愿意有更多的品牌主在这上面花钱,最终还要看平台的运营能力。在依依看来,作为一个OGV和PUGC(自制内容和达人内容)的混合体,B站的生态之多元,比单纯的影视剧项目、达人投放、自播+达播+投流都要复杂,以至于暂时都无法找到任何套路的公式。
接下来的关键,还是会回到,能否找到打造属于B站的,可复制的营销链路上。
B站走出舒适区
对于B站而言,这条路再难也要走下去。
回头看看同为“难兄难弟”的某书,最近在商业化动态上,不可谓不激进,B站没有理由坐以待毙。
不管是直播带货也好、大数据算法优化也好、内容运营也好,在找到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发挥出平台的价值,才是创作者、品牌主、代理商希望看到的局面。
“少攒局,少贴片,大家想看的不是《后浪》和《放烟火》,而是平台和品牌在打磨优质内容”,作为品牌主的欧文坦言,他也是11年B站老用户,对平台非常有感情,他希望这次的事件,真的能够为B站带来复盘和反思。
现在的B站,已经不是过去的B站,都说“可持续发展”,单纯靠平台补贴激励总有走到尽头的一天。分蛋糕不如做蛋糕,让创作者拥有自我造血的能力才是归宿。
“未来,B站还是要挖掘更多有内容创造能力的中腰部UP主,加强商业化能力和素养,同时,赋能代理商更多平台工具,调动合作积极性”,社交平台营销专家、 Indigo social CMO 杨锡钞的态度更为乐观,“从长期来看,这一波的「去芜存菁」,真正在B站留下来的都是扎实做内容、具备较高变现能力的UP主,接下来考验品牌和代理商的就是挖掘、投资好的UP主”。
在他看来,过去讲的「品牌年轻化潮流」,一定程度上炒热了B站的营销概念,现在只是回归常态,潮流褪去后,品牌主和代理商才能思考清楚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也许前方正是B站的新道路,也未可知。
据胖鲸了解,B站目前在内容种草带货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做到了数据后链路的打通,某些品类的ROI非常有竞争力;而这条链路也将为直播带货铺路,从基建到UP主直播运营策略制定,会一步步明确B站的优势。
针对B站在直播带货的探索,坊间还有不少争议,让人不禁疑惑,难道所有的内容平台都逃不过直播带货的命运吗?
作为B站的头部代理之一,社交平台营销专家、 Indigo social CMO 杨锡钞表达了对B站直播的看法,“一则出圈的视频背后可能是UP主团队、广告主之间的长时间磨合。直播不能体现UP主的真正能力,因为很多UP主不是表演型人格,而是学习型人才。另外,直播往往是冲动型消费、通过短平快的「多巴胺」爽感内容提供卖货钩子;但很多人去B站,是希望去找到有「内啡肽」的「获得感」垂直深度内容,毕竟它曾经给自己的定位是「B站大学」。”
不过他也指出,如果一定要做,也要做年轻喜欢的内容,用好大数据和人群兴趣标签,做好全链路的运营工作。
话题喧嚣过后,现在该到了B站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放下“身段”去赚钱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