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5年的曹操出行,当下已经在国内布局了62个城市,7月份的月度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1000万,平台注册用户突破5700万。在2018年1月,曹操就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10亿。这轮38亿元的融资,不仅是今年以来网约车企业国内首个股权投资,也是2020年以来网约车出行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而在两次融资之间,曹操出行还利用吉利成为戴姆勒大股东的身份,将吉利科技集团与吉利集团联合打造的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接入到曹操出行的平台中。
来自网络
吉利再获政府支持,能否抢占滴滴留下的市场真空?
参与这次曹操出行B轮融资的基本都是苏州地方国资,包括苏州相城金控集团、苏州高铁新城国控集团、苏州城投公司、农银国际苏州公司,还有东吴创新资本。作为回报,曹操出行将全国总部迁到了苏州,成为苏州在移动出行时代的一个重要布局。本来这样的融资并没有太大的亮点,但在滴滴接受相关审查,APP全面下线,包括美团、高德、T3等移动出行平台纷纷扩张的大背景下,就显得意义不凡。
来自网络
一场不期而至的网络安全审查,让曾经在国内市场上一骑绝尘的滴滴开始遭遇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这其实不仅是滴滴在美国寻求上市,大量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以及自动驾驶会涉及到的国家安全相关的数据存在的潜在的跨境传输的风险,引发了包括中央网信办在内的多部委联合监管。而在监管期间,包括滴滴出行在内的滴滴系APP全部下架,让新司机和新消费者只能通过下载/注册其他平台的APP来满足自己的出行需求。据相关数据显示,曹操出行7月订单需求量创下历史新高,是去年同期的150%;对标三个月之前,曹操出行在7月的接单量增长了一倍以上,势头非常喜人。而7月5日以来,美团打车、首汽约车、曹操出行、T3出行等出行平台司机端下载量都有大幅提升。如果相关的监管在短期内无法结束,对于滴滴的冲击和影响将是致命的。短期内虽然不会影响当前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粘性,但APP下线和停止新用户注册也阻止了滴滴在国内的进一步扩张。中国移动出行市场依然处于高速扩张的阶段,对于各个移动出行公司来说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段宝贵的监管时期,给了曹操出行以及其他平台千载难逢的机会,来寻求重构相关国内市场的格局。
布局移动出行领域的迫切性
和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布局移动出行业务对于吉利这样的传统主机厂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随着汽车新四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汽车的拥车模式正在从拥有汽车的产权向汽车的使用权转变,而这给了移动出行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对于主机厂来说,一方面移动出行市场能够为汽车销售提供一个全新的渠道,另外一方面,移动出行市场的利润率明显高于当前的汽车制造和销售。作为国内领先的移动出行平台——滴滴,曾经组建过洪流联盟,将国内主流的主机厂系数囊括在内,希望能够降低整车购买的成本。但后期除了和必要的合作量产了滴滴D1之外,再无其他建树。对于绝大多数的主机厂来说,他们不甘于给沦为滴滴的打工人,成为一个整车平台的提供方。自己做移动出行业务,将渠道以及行业链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这些主机厂的底线。
来自网络
和滴滴相比,传统主机厂的移动出行并非一文不值
对于主机厂来说,它们的移动出行平台更多的是一种重资产运营的模式。这就意味着它们没有办法像滴滴一样,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自己的车队规模。此外,这些脱胎于传统主机厂的移动出行平台,和滴滴相比显然缺乏互联网运营的模式。无法提供高额的补贴,吸引更多消费者注册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重资产运营模式,决定了它们车队规模有限,消费者打车不便利;缺乏互联网思维模式以及相关的经验,无法及时响应客户诉求,且对第三方接入司机的管理等。
来自网络
当然,主机厂在移动出行领域也并非毫无优势。以吉利为例,当前其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并积累起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对未来的移动出行业务来说,这些智能网联相关的技术对于提升移动出行乘坐体验,降低车队的运营成本(主要是驾驶员成本)都会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对于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由于其没有整车平台,因此其不仅需要从主机厂购买整车,同时在进行自动驾驶研发时,也有赖于主机厂开放相关的接口,提供数据交互来进行测试。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将会极大地迟滞滴滴自动驾驶业务的开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Uber、Lyft这些美国的移动出行平台已经放弃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
来自网络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传统主机厂布局的移动出行业务,对于司机的选择更加严格,门槛更高,因此比较适合来做B端客户的接送服务,尤其是基于这种接送服务所延伸出来的诸如机场接送机、早晚高峰上下班的接送服务等。对于很多国际人员往来比较多的外资企业、地处郊区的公司的来说,与曹操出行这样的主机厂运营的移动出行平台签订相关的合同,预定相关的服务也是有比较迫切的需求。
曹操出行未来之路怎么走?
从曹操出行自己的角度来说,其不能仅仅定位在为吉利汽车集团消化车辆的角色上,如何嫁接滴滴的互联网运营思维到自己的业务上,寻求在更多城市以及更广阔舞台上的出现,是曹操出行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曹操出行也好,还是其他的出行平台也罢,企业的战略和目光不能局限在去通过给予司机/消费者更高的补贴,来吸引消费者加入其中。因为这样即便可以吸引消费者一时加入,也难以将其长远地留在自己的体系内。更何况与有资本支持的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不同,传统车企根本没有办法给出高额的补贴。就像之前瑞幸咖啡在星巴克的强势下,能够实现突破,更多还是要有不一样的经营理念,而这和传统车企的运营模式完全不同。在我们看来,这些企业首要做的就是挖来滴滴内部的专业人才,来寻求将滴滴的互联网思维与自己的业务模式能够很好地进行整合。滴滴目前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未来前途如何,难以预料,所以这是延揽滴滴人才的最好时机。此外,滴滴在国内的移动出行市场虽然份额很大,但是规模庞大的国内移动出行市场依然会有很多新的蓝海机会有待各大主机厂去挖掘。如何找到新的蓝海市场,解决消费者的使用痛点,才是做大做强自己的关键。
来自网络
当然,如上文所说,吉利汽车是曹操出行最坚实的基础。如何将吉利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换电等核心技术导入到曹操出行平台的车型来说,也是曹操出行能够走出一条和滴滴不一样道路的关键,而这条技术道路,可能更加硬核,因而更吸引消费者。
总的来看,在最初经历了一轮主机厂布局移动出行业务的高潮之后,在滴滴以及其他互联网出行平台的冲击下,主机厂自己的移动出行业务的声量相比于前期低了不少。而且从体制机制上来看,这些互联网公司固有的优势是传统车企短时间内难以复制并赶上的。但凡事都有两方面,国内的移动出行市场容量足够大,存在比较多的也是传统主机厂能够布局的细分市场。而手握整车平台,并且掌握底层核心技术的主机厂,在移动出行领域也并非毫无机会。能否扬长避短,切入最合适的细分市场,才是曹操出行以及其他主机厂移动出行平台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