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一场从深圳而起的改革开放,成为将国民经济从十年文革奔溃边缘拉回来的关键。在那一场改革开放中,浦东改革开放可以被视作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在浦东官宣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迎来一波大涨。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桥头堡——陆家嘴无疑是上海乃至全国的标识。今日大虹桥的战略地位,远不会输给昔日的陆家嘴。
来自网络
时下,中国经济整体规模和体量已经来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单纯以购买力来衡量的话,我们甚至已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首位。但随着经济体量的持续增加,我们就需要为中国经济找到新的引擎。长三家、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大发展圈,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总量赶超美国,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所在。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在一东一西分别布局了大虹桥和临港两大经济新引擎。相比于远离上海市区的临港,在区位上更具优势的大虹桥,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串联起长三角并带领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龙头。随着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大虹桥已经驶入新一轮的发展快车道。
总部经济,大虹桥寻求全球资源配置地位
更加毗邻市区的虹桥国际机场,叠加高铁站以及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打造亚太或者全球总部方面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和无可比拟的交通优势。基于这种优势,让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打造产业定位方面更加游刃有余,其中总部经济是大虹桥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比于企业将制造基地以及相关的GDP、税收和就业机会留在当地,上海虽然也看重这些纸面可见且可被统计到的数据,不过上海更看重总部职能的落地。无论是企业的地区总部、全国总部,外资公司的亚太区域总部或是全球某个职能总部在上海的落地,对于明日的上海来说作用更大,且更具战略意义。总部,通常就是一家公司的大脑。总部职能的落地,意味着公司资源分配决策机构的落地。越多的企业总部,尤其是跨国企业将总部或者部分总部职能落地在上海,意味着上海掌握了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话语权以及资源的分配权。这些话语权向上海的聚集,带来的是辐射上海、全国以及全球的生产要素的聚集。上海的先进制造业,大可以交给离开市区更远的临港新城来完成,而离开市区更近的、寸土寸金的大虹桥,需要的是远胜过制造业单位GDP的产出,是不可复制的全球影响力。
来自网络
在各类政策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大虹桥总部型经济加快集聚,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家,占全市新增数10.7%,新增民营企业总部13家,占上海市新增数11.4%。目前,虹桥商务区汇集了众多顶流办公,吸引了数千家国内外企业入驻,集聚具有总部功能的企业超过400家。包括安踏总部、美的总部、中国平安、唯品会上海总部、长江商学院、伊顿国际教育集团等已入驻签约,阿里巴巴、壳牌石油、罗氏医疗、冠捷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设立区域总部。大虹桥着力打造的总部经济,已经出现雏形。
新经济浪潮下,大虹桥力求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
在着力引入全球以及国内知名企业总部的同时,大虹桥对于民营企业总部抱以额外的关注。众所周知,上海一直都是国有经济强于民营经济,无论是央企还是上海本地国资,在上海的经济结构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
这两年,深圳和杭州的快速崛起背后无不是当地强大且灵活的民营经济作用的结果。对于上海来说,要想确保GDP的持续高速增长,挖掘民营经济潜力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正如上文所说,上海并没有将投资动辄几百亿的传统重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布局在大虹桥,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的且处于风口之中的新经济。对于新经济,不得不说,较强的国有资本,不仅不能成为上海的优势,反而会成为上海转型的负担。无论是既有的思维模式,还是传统的流程和体系力,在和富有活力的民营资本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这点从上汽集团以及其所打造的自主品牌,在和特斯拉以及蔚小理这些新势力相比时,处于绝对的劣势就可见一斑。因此上海才会不惜花费重金,甚至为特斯拉大开外商汽车品牌独资的先河,引入特斯拉在临港国产,为的就是保有上海在智能电动车时代的话语权。
来自网络
当前,在大虹桥希望着力发展并做大的数字经济、智能网联电动车以及生命医学等领域,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民营经济,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制和机制上的优势,借助资本风口以及上海人才聚集优势迅速做大做强自己。当前,包括安踏、报喜鸟、雅戈尔等一大批涵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教育、汽车等重点产业目前已经落户大虹桥。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倾斜,未来还会有更多具备核心竞争力且在新经济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民营企业也将会在大虹桥落地,成为助推上海经济发展甚至整体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动力。
来自网络
联动长三角,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相比于上海的其他地块,尤其是临港,大虹桥对于整个长三角的辐射功能无可取代。以上海为龙头,带动整个长三角的发展是党中央给到上海的战略任务,未来,大虹桥将形成“一核两带”的发展战略。
“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面积为151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依托“一核两带”,大虹桥在产业门类上将聚焦包括数字新经济、低碳新能源、生命新科技、汽车新势力以及时尚新消费在内的“五新”产业。
来自网络
具体来看,数字新经济聚焦在打造虹桥数字经济生态区,工业互联网、电子竞技和北斗导航等产业将成为助推大虹桥以及整个上海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主要抓手和发力点。低碳新能源不仅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上,着力打造碳交易服务也是大虹桥的一大看点,特别是绿色低碳先行引领区颇具看点。生命新科技则是指大力发展特色医疗服务,支持国际创新医药器械贸易研发等,打造尖端生命科学临床转化基地、跨界融合数字医疗服务的示范区,力求与国内其他高端生命科技产业园区形成差异化竞争。至于汽车新势力,大虹桥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整车项目的引入上,相反其更多强调终端带动,通过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素和配套资源集聚,推动智慧交通打造。而时尚新消费的提出,将有效地依托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挖掘整个长三角消费市场潜力,着力建设国际级消费集聚区。
来自网络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虹桥以及临港,将复制上海改革开放之初的陆家嘴,将成为上海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引擎。考虑到临港将更多发展第二产业,布局上海的先进制造业,大虹桥会更像之前的陆家嘴,打造总部云集的新经济高地。大虹桥身上所肩负的,将不仅仅是上海,更是长三角甚至是整个中国经济腾飞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