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戴森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从吸尘器、到吹风机、美发造型器、无叶风扇、空气净化风扇、照明灯等,凭借出色的性能、超高的颜值,在科技圈频频“出圈”,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

回顾戴森众多的产品线,它没有囿于单一领域或单一技术的成功,而是专注于不断开拓核心技术,从最初的气旋分离、马达技术,延展到电池、机器人、空气处理、照明…靠着这些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一路攻城略地。
这与创始人的基因是分不开的。除了成功的企业家,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更是一个发明家、工程师和设计师。创办戴森公司之前,他为了解决独轮车满载时很难转向,而且有侧翻危险的问题,而成功发明过球轮手推车;在自家后院的马库中,顶着巨大的压力,努力研制一种更加高效的气旋分离器,用于收集和分离气流中的灰尘,并由此诞生了革命性的气旋分离吸尘器。这种“永不止步、精益求精”的工程师特质也深深烙印在戴森的企业DNA里。最近,戴森又重磅推出了一款相当前卫的跨时代单品——空气净化耳机Dyson Zone™。简单来说,是一款可以“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同时又可以作为降噪耳机使用。“赛博朋克”风的造型尤其受到关注,仿佛走进了科幻片现场。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个有点“疯狂”的想法,毕竟一边听歌、一边呼吸新鲜空气,很难想象可以通过同一设备完成。
不过,对于戴森的工程师们来说,那些意想不到的发明背后,本质是为了解决消费者生活中的痛点。为了探究新品背后的创意想法、实现过程,胖鲸采访到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胡宏飞(下文简称Brian)和戴森软件经理许鹏远(下文简称Fred),一起走进新品研发背后的故事,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戴森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又何以带来一件件令人眼界大开的“戴森制造”。
新品背后的故事:6年研发,500+原型迭代
“一个产品能够设计出来,首先它要能解决一个问题。”在Brian和Fred看来,所有好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痛点,从而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空气净化耳机的想法始于詹姆斯·戴森一直以来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针对室内空气污染,戴森过去已经创造出空气净化风扇等系列产品,而针对室外污染,即使每天佩戴口罩,也存在过滤率小、增加呼吸负担等不便,亟需更好的解决方案。戴森基于过去30年在过滤技术上的积累,提出“移动净化”的产品概念,并创造了和耳机相结合的可穿戴式净化设备。从产品构造和功能来看,净化模式下空气会被耳罩内的压缩机吸入,通过双层HEPA滤网被净化,两股净化后的气流再经由非接触式面罩到达佩戴者的口鼻前方,形成一个持续洁净的呼吸区。滤网能够有效捕捉有害气体、过敏源、颗粒物等城市污染源,帮助用户在移动的城市空间内,拥有专属的净化空间。
同时,产品还通过先进的降噪技术,让用户可以享受到纯净的高保真音质,集音乐播放、免提通话和主动降噪等功能为一体,智能化和个性化十足。“哇塞,这果然很‘戴森’!”、“戴上它,仿佛瞬间拥有了隐形的防护罩。”、“我真的想买,霾真的太影响健康了”,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很多技术粉们表达了对这款产品的期待。“外观设计总是为产品的功能和目的服务,而不仅是为了外形而设计外形”除了功能外,产品的外观造型是被议论最多的一个点,很多人表示戴上后仿佛置身于漫威宇宙,满满的科技未来感。对此,Brian回应,“我们在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外形的设计总是为产品的功能和目的服务的,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外形而设计外形。”产品首先要解决个人空气污染的问题,必须要有过滤器、马达,并让空气流通起来,这就决定了产品的基本形态——将马达、滤芯置于两个耳机罩里,这样可以将重量分散在头部两侧,而不是头顶,减少对于整个头部的压力。据说,这是从马鞍的形状和设计中获取的灵感。